北京晨报:学我者活 似我者死

时间:2013-11-18 17:16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魏润身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学我者活似我者死
  
  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读者高小平在网上购书出现了“选择障碍症”,在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书名背后,往往是数家出版社、数个作者的“同台竞技”。连其封面也如同胞兄弟般相似。但是,似曾相识的书名之下,正文、内容却是文不对题的另一码事。
  
  几年以前,《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市场马上有了书名和封面都极其相似的《清朝那些新鲜事儿》、《隋朝那些花花事儿》。《水煮三国》之后,《水煮红楼梦》、《水煮西游记》等一片“水煮”也便泛滥不已。
  
  人类的一切技能,后来者大多是从模仿学起的。我们今天的出版业虽然已经很成熟,但是巧妙地模仿一下也未尝不可,只要货真价实就好。遗憾的是,徒有其表的图书模仿,不但达不到销售预期,反而使读者厌恶反感。长此以往,读者与出版社的两败俱伤定当必然。
  
  出版社必须时刻意识,出版是文化,它是从属于艺术范畴的。“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八字道出齐白石成就艺术的真谛。作画不管师承者谁,必得皴擦点染出自己的性格,否则学者白学画也傻画。当年金冬心见到郑板桥的《破盆兰花图》,奋笔疾书一首七绝:“昨宵神女下云峰,折得花枝两碧空;世上凡根与凡叶,岂能安顿在其中。”古来多少人画兰花,或盛开于幽谷,或仪态于雅轩,而郑板桥却画了一束花繁叶茂的兰花,由于根茎的肥大与壮硕,把一个花盆撑裂得七零八落,兰花也自然东倒西歪。金冬心一看,这哪里是画兰,写的是扬州八怪超拔脱俗、桀骜不驯的性格风骨!所以他才乘兴题诗,故此诗画才都新都奇都绝。谁要接着秀出破盆菊花、破盆梅花、破盆芍药跟破盆牡丹,那肯定一文不值了。
  
  出版搭车、跟风是利益驱动,更是文化创造的匮乏与枯竭。由于书名太短,没有相应的法律制约,所以一波一波接二连三。巨大的图书市场怎样才能不再秀模仿,怎样才能挖掘出文化创造的内驱力与原动力,尽量拿出真东西好东西,那就是出版当家的事情了。敬请诸位费思量,多忖度。
  
  魏润身
  
  原文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118/c1003-23572305.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中国侗族大歌与澳土着歌舞首次在悉尼同台演出
  • 专家:违规验配角膜塑形镜后果严重 青少年需谨慎选择
  • 北京晨报:契约不应选择性继承
  • 新民晚报:公众最在意特权和选择性执法
  • 钱江晚报:为何只“选择一两起”严处
  • 新民晚报:让不幸家庭有机会选择不放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