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看戏手记(3)

时间:2011-12-28 02:29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和“边缘艺术节”不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爱丁堡艺术节组委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出资邀约的专业性强、有规模的舞台演出剧目。

  我看了“国际艺术节”的三个大型剧目,两部都把视角伸向东方。

  一个是富有盛名的俄罗斯马林斯基歌剧院演出的大型歌剧《塞密拉米德》,由Nigel Lowery导演,是一部二幕歌剧,作者罗西尼,1823年首演于威尼斯。剧情取自法国作家、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同名悲剧。此剧为18世纪歌剧的最后名作,也是罗西尼意大利时代的巅峰之作。男女演员的歌唱技术、表演水平都十分超凡,令人仰视。故事很残酷,场面宏大。宿命和轮回充分展开。名团,名剧,被邀请参加艺术节,显然是对传统的敬畏。

  “国际艺术节”上最惹人注目的是根据《一千零一夜》改编的舞台剧,导演蒂姆·萨坡是英国人,热爱东方艺术表达,与广受好评的黎巴嫩小说家汉娜·阿·莎亚一起,亲手改编他情有独钟的《一千零一夜》。这是我在爱丁堡看到的最好的导演作品。在长达5个半小时的表演中,小故事一个套一个,不断创造着奇幻。伴随着动听的中东音乐,演员表演开放,野调胡腔,洒脱通透,尤其在表达暴力和性爱时,演员对自己绝不手软,对观众也毫不留情,每个演员都光芒四射。观众几乎没有退场的。

  还有一部值得一提的作品,是根据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小说《奇鸟行状录》改编的话剧《发条鸟》。导演Stephen Earnhart,来自美国,是东方小说的迷恋者。他历时10年思考,创作了这部他向往已久的别样的舞台作品。全剧内容表达稍感扭曲,气质沉郁。不过多媒体设计、声音设计都极有创意,舞台上转换节奏的速度和突如其来的气氛营造令人吃惊。顺便说一下,村上春树的小说,很适合国王剧场(King’s Theatre)的气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记者走进阿富汗手记:空气中弥漫大肠杆菌
  • 小的魅力:爱丁堡边缘戏剧节印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