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李鸿章是“汉奸卖国贼”实在过分(7)

时间:2011-12-28 15:58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一定要评价,还是梁启超的评价比较中肯。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去世。12月26日,梁启超草就了一部《李鸿章传》,他说李鸿章是:“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日责人昧于大局,而己于大局先自不明;日责人畛域难化,故习难除,而己之畛域故习,以视彼等。犹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也。……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李鸿章既以“洋务”与西太后、光绪皇帝、翁同龢师傅,以及众多分分合合的“言官”、“词臣”们周旋,同时他自己也是被满清王朝玩弄于股掌之上。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同光之际的问题,不是李鸿章才干不堪大任,也不是李鸿章私心有所贪得。而是同治以后纷乱的政治格局不同于对岸上下一心,“尊王攘夷”的日本。在表面各种舆论集团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满汉矛盾,西太后对“曾湘李淮”的拉拢和猜疑,注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只能以艰难地进一步,轻易地退两步的节拍前前后后。

1896年底,李鸿章要退出政坛的消息,在国际社会不胫而走,最失望的莫过于美国人。刚刚3个月前,李鸿章作为美国历史上接待的最高规格的中国贵宾,受到了极其隆重的接待。他们称之为“李中堂”,连带的头衔还有“清国总理”、“外务大臣”、“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为人臣子,李鸿章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美国人想当然地把这样的权势者当作中国的脊梁,美国的朋友,今后谈判的对手,指望他能够成为美中关系的推动者。不惜赞美之词的美国人,还在《纽约时报》上给了李鸿章好几顶封号:“军事家”、“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这样的评价,其实是掺了水分的评价。这不是单给政治家个人的,而是给清朝加油,给中国打气。

李鸿章死在1901年,死在“义和团”之后北京的愁云惨雾中。拖着79岁的老病之躯,四方奔走,八方哀求。9月7日签订了《辛丑条约》;17日把八国联军送出城;10月6日把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迎回宫;11月17日,他就撒手人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枭雄——李鸿章在北京死了。李鸿章的身子死在辛丑年,他的事业却早在甲午年就死了。1895年,李鸿章的“中兴梦”、“强国魂”,就已经在“黄海之战”中灰飞烟灭了。余下的几年,洋务干将一个个凋零,朝政一点点起色都没有。

辛丑时,李鸿章出山谈判,和老“清流”张之洞共担危局。他已经没有力气和他的老政敌争论了,遇到分歧,他只息事宁人地说:“香涛(张之洞)作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耳。”张之洞还是不依不饶,反唇相讥地说:“少荃(李鸿章)议和二三次,遂以前辈自居乎?”这两句对话,随口说来,反成绝对,是非常工整的“对子”,清末社会传为佳话。今天看来,时至1896年,清朝“自强”无门,跌入深渊;无奈而战,战而不胜,最后只能“议和”,这场四十年的大结局,全社会要负责任。把全部责任都推由李鸿章来承担,骂他是“汉奸”、“卖国贼”、“投降派”,别人都没有份,卸掉了自己的责任,这种评价,确实是太过分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冬至是吃饺子还是吃馄饨
  • 甲午战败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
  • 革命真相:被砍头者仅10%是贵族
  • 谁是史上最抢手女人?
  • 鹤顶红、蒙汗药、情花,这些大名鼎鼎的毒药到底是什么?
  • 流传千年的作品当初是怎样“发表”的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