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特:面对媒介新格局的文艺评论

时间:2011-12-29 00:14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文/沈敏特

  在整个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物质欲求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文学的阅读进入了相对边缘的状态;而作为文学的一个部分,文艺评论,由于它是理论形态的文学,自然也显得有些冷落。然而,在文艺评论最兴盛的别车杜(俄罗斯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时代,文学评论却是培养了一代呼唤新时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评论生存在评论家之外的广阔的领域之中,曾经成为一个民族孕育新思维的温床。

  如今,由于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一些普通的图书读者、影视观众,开始在网上、在博客、在微博,用电脑,用手机,发表他们的读后感、观后感,以快速的方式迅速地传播,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

  读者与观众的读后感、观后感自有业余的粗糙,加之整个社会风气的滑坡和文化的过度娱乐化,这部分的“圈外评论”五光十色、良莠不齐,其中有思想的闪光,但无可讳言,多数的呈平面化、碎片化。

  但是我以为,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新媒体上非专业的文艺评论,我们应当肯定总体上的一个崭新的因素:普通读者、普通观众和文艺评论的关系发生了意义深刻的变化,它将是文艺评论的复苏,和专业评论家一起获得可以一展身手的新天地。

  这个深刻的变化是:普通读者、普通观众从文艺评论的被动的受体,甚至是不搭界的圈外人,进入圈子,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

  新媒介的出现,突然成为一个新的推动力。这时候,不是专业的文艺评论要走出圈子的问题,而是范围更大的普通人创造了一个更大的评论圈子,专业的文艺评论家应当主动地投入这个新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圈子里发掘出文艺评论的话题,在这个圈子里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当然,在普通人成为文艺评论主动参与者的时候,专业的文艺评论家不是随之而变成一个被动地去适应这个圈子的普通人,而是如鱼得水,在这个大圈子里,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应地发挥专业评论家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学术性的表述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普通的读者,普通的观众,可以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交流与碰撞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素养。而对于专业的评论家而言,展示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新的空间,这里有最丰富的营养,你可以梳理,可以选择,可以生发;于是,你的评论是最有针对性的,最切合读者需要的;对他们最有帮助的,自然也是最受欢迎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不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而是在互学互补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关系。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沈阳春雪飘落 分外美丽
  • 黄永玉:表叔沈从文是我人生的标杆
  • 字幕组网站被关不值得同情
  • 我们同时抛弃了鲁迅和沈从文
  • 汪 政:他与沈从文相遇
  • 小沈阳"搞怪"张国立战"小三" 各卫视年代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