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为那古老写下最后一笔

时间:2011-12-29 00:33来源:银川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一位年轻女性在巨大的荒野当中寂寞地散步,仿佛哈代笔下的女主人公……《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似乎具有19世纪欧洲文学特有的那种魅力。想不清如此的评价算是褒还是贬,只是,在阅读李娟的散文时,这确实是我最鲜明的感受。

  李娟是随着母亲漂泊于戈壁遍布的阿勒泰,在正逐步走向定居的游牧民当中做裁缝、开杂货店。于是,在她的笔底,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人的流动,大约,这种人员流动从来就很活跃。在没有火车与汽车的时代,想必正是如此类型的人员流动让亚欧非大陆上的文明交流缓缓发生。

  凭借散文的体裁,作者得以自由地兴叹她遭遇的种种片断,从哈萨克姑娘、醉汉、流浪狗到梦一般的、铺满成千上万只白蝴蝶的道路。她告诉我们,在欧亚大陆腹地深处,大自然依然伟岸广袤,“不知是什么样的畏惧和约束牵扯着某种奇妙的平衡。在这里,人不是主宰,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粗犷、艰辛、寂寞的牧民生活让她好奇而不解,她爱上过一个叫麦西拉的哈萨克青年,同时心里清楚:“麦西拉的新娘,应该是一个又高又美的哈族女子。当她生过3个孩子之后,体重就会超过100公斤,无论是站是坐都稳稳当当……所有看到这一幕情景的人,都会如同受到恩惠一般,满心又是欢喜又是感激。”然而,即使这一方天地也并非始终沉睡在昨天,游牧者的迁移路线与公路并存,摩托车和汽车在淘汰掉马与骆驼。就在李娟描绘的这些片断中,世界像光一样闪烁,像火焰一样跳跃,在四处显露出细碎的影迹,最后于读者的脑海中渐渐拼凑完整,形成一幅悲怆的图景。万物与人一样,都是那么艰苦而忍韧地存活着,却又懵然于如此生存的意义。

  实际上,很可能,李娟是为阿勒泰即将被现代文明彻底改造之前的最后的宁静时刻做了见证式的留影。她所见到的桥头,这个一度刻意地建满现代化设施却忽然全员四散人去房空的小城,不过是电子与钢铁的文明派出的暂不成功的小股先遣队而已,大部队已蓄势待发,转眼就会轰驰而至。(李子)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这个孩子为什么感动所有人
  • 脏街变靓,缘于为民之心
  • 分级阅读:别让“童年的消逝”成为必然
  • 为留住“历史文脉”的改造鼓掌
  • 河北首次为非国有博物馆授牌 有汉唐陶俑北宋钱币
  • 奇葩考题 不止“烧脑”那么简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