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余则成”们的潜伏档案(6)

时间:2012-06-13 13:31来源:《卧底》 作者:范国平 点击: 载入中...

 

詹长麟逃出日本领事馆后,到傅厚岗与已等候在那里的哥哥詹长炳会合后,两人便飞似地骑车来到了江边,并渡江去了对面的徐家洼。
 

第二天一早,兄弟二人来到茶馆准备吃茶,忽然看见远处一辆满载着日兵的卡车驶过来了,兄弟俩立刻离开茶馆,躲到了后面的一所空房子里,把门关上。
 

詹长麟忽然急中生智,空城计!他重新把门打开,兄弟俩躲到门后,心里扑通扑通地跳着。
 

不一会儿,日本兵搜查过来了,他们往屋里看了一眼,发现里面是空的,门也开着,没多疑,就走过去了。直到日本兵走远,兄弟俩才深深松了一口气。
 

徐家洼是军统局设在江北的一个据点,军统局让兄弟俩在这里待下,半年以后再行动,以避过这段非常时期。
 

就在日本人四处抓拿詹氏兄弟俩无果,而焦头烂额的时候,6月25日,日本总领事馆收到了一封来信,这封信是从上海租界寄来的,信件全文如下:
 

总领事先生:
 

我们兄弟两人在日本总领事馆几年的服务期间,对你们日本人是非常好的,我们也非常忠于职守,没有一次做过违背你们的事,这你们也是相信的吧。
 

不幸的是,发生了中日战争,我们目睹日本对中国的无理侵略,对日本人确实感到失望。然而那时我们仅仅是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你们日本人的凶残,但还不是亲眼看到的。因此,还没有使我们改变在总领事馆内忠实服务的决心。后来,南京被你们日本兵占领,我们亲眼看到了日本兵在南京烧杀奸淫的一切兽行。甚至,连我们自己的家也被你们烧了,我们的妻子也被日本兵强奸了,家里的东西也被日本兵抢劫一空。我们兄弟虽如此在领事馆内忠实服务,而我们的家被烧,妻子被奸污,财物被掠夺,可怜劳苦半生的血汗全被你们破坏尽净。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希望?我们决心要为国报仇,为家雪耻,我们已经和日本势不两立。只是我们既无兵,又无力量,加之总领事对我们又很好,因此至今我们都下不了手。十日总领事招待客人,我们知道总领事不能出席,才决定下手。谁死谁不死,这就要看你们的命运了。
 

我们不管成功的可能性大小,只是为了满足报仇雪耻的心愿。我们事前对谁也没有讲,事后更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好汉做事一身当”,我们不想再说假话。我们已经来到上海,明天就要去香港,你们有本事就请来捉我们吧!但不要怀疑其它的人。我们既然做了此事,就不怕死,如果被你们捉住,愿为多数被你们蹂躏的人们报仇雪耻,死而无撼。像我们这样的劳动者,除以这样的死作为代价之外,没有比这更光荣的。我们在领事馆进行这次行动,唯恐牵连总领事,但想不出其它报仇雪耻的方法,所以就在公馆宴会的时间下了手。这样做对不起总领事,感到遗憾。

                                                           詹长炳詹长麟


                                                            6月25日
 

总领事堀公一看完信后非常生气,急电上海宪兵队组织追捕,又派出精干的宪兵特务急赴香港缉拿詹氏兄弟,并定下捉拿的方案,但是在上海和香港均一无所获,连个影子都没看见。
 

事实上,这封信只是军统设的一个圈套,是为了保护詹家在南京的亲戚,以及军统在南京的地下组织而设的。此时的詹长麟兄弟俩仍在南京的江北躲避。
 

半年后,詹长麟兄弟俩才带着一家人踏上了逃亡的征程。逃亡途中,他们先后到过浙江、福建、湖南等地,一路上历经了千辛万苦,在福建莆田,詹长麟做过卖油条、稀饭、红糖的生意,但全家的生活仍难以维持。在浙江时,詹长麟的妻子黄氏曾生有一女,但因为营养不良,加上逃亡途中的辛苦,最后竟然死在了莆田。1944年,詹长麟一家按照军统局的安排来到了湖南衡阳,在这里,詹长麟参加了当地的干部培训班,做了一名拿工资的学员,在培训班里,詹长麟还学写了毛笔字,学会了打算盘。
 

在詹长麟一家逃亡的时间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41年,军统南京区被日军破获,卞玉琳被敌人逮捕,日军对他说:“只要你说出毒酒案中投毒人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你。”可是卞玉琳宁死也没有屈服,最后英勇就义。
 

1945年,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詹长麟带着全家回到了南京。
 

做回平凡
 

每一个人,都会有英雄梦,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扬名立万,成为万千人追逐的豪杰。不幸的是,在岁月的蹉跎中,大多数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老去,直到最后,也不能当上一回英雄。于是乎,人皆言:当英雄难!是啊,为英雄难。可是,万一一不小心当上了英雄,之后怎么办?是流连于灯红酒绿,还是沉醉于盛名之下?大概很少人会想到过回平凡,而詹长麟就是这样的人。
 

詹长麟一家回到南京后,脱离了军统,詹长炳则继续为军统做事。鉴于詹长麟在毒酒案中的英勇表现,国民政府奖励给詹长麟五万元,以及一块“忠勇杀敌”的银盾。詹长麟拿着这笔奖金买了一块地,开了一家旅馆、一家饭店和一家杂货店,詹长麟做起了生意,由于为人老实本份,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平静。
 

1949前解放前夕,时任军统局外事组少将组长的赵世瑞又找到了詹长麟,劝其一同去台湾,被詹长麟拒绝了。
 

建国初,詹长麟依然经营着自己的店铺,一切很顺利。1956年,由于三大改造的进行,詹长麟的店铺参加了“公私合营”,后历经“文革”的十年磨难。改革开放以后,詹长麟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五脊六兽”
  • 明清时期京城如何管理“公车”
  • 东乡平八郎晚年为何愧疚击沉北洋海军“高升”号?
  • 蒋介石曾视哪位开国大将为“一大害” 悬重金缉拿
  • 红墙金顶的故宫为何有一座“洋楼”宝蕴楼
  • 清朝哪位“穷御史”毕生反贪 惨被毒死后终扳倒和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