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公大臣谁只有谁拒绝了李鸿章的行贿

时间:2013-02-12 09:11来源:东楚晚报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清朝历268年,共传十帝,到同治帝时,皇帝已无子可传,遂传给了醇亲王奕之子载湉--光绪皇帝。光绪也无子,又传给了奕的孙子--溥仪。醇亲王可谓是"两度潜龙,一朝摄政",显赫非常。但这位看似权倾朝野的醇亲王,实则是史上最窝囊的"太上皇"……



 

  听闻儿子称帝"伏地晕厥"


 


  醇亲王奕(1840年--1891年)是道光帝第七子,是以办理洋务而闻名的恭亲王奕言斤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就是兄弟两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导下的政治。


  实际上,早在咸丰皇帝热河驾崩之后,奕就参与了由慈禧一手策划的"辛酉政变",亲赴滦阳,拿获了"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端华,为慈禧后来的"垂帘听政"扫清了障碍。


  在掌握了朝廷实权之后,慈禧一度非常器重和倚仗奕。同治三年(1864年),奕"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为醇亲王。慈禧还令其掌管京师的旗营和绿营,等于是将天子脚下的安危重任赋予了她的这位妹夫。


  然而,奕和慈禧的这段互相信任、倚仗的日子,很快就因为慈禧之子同治皇帝的去世而结束。


  在同治皇帝在世的一个时期内,因为皇帝尚在幼年时期,所以,作为皇太后的慈禧,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垂帘听政"的名义,代替儿子处理政务。但在同治皇帝死后,如果从"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中选择一人,作为没有后代的同治皇帝的子嗣,并令其承继大统的话,那么,慈禧就会成为"太皇太后",地位虽然尊贵,但再想干预政事,则显然不合祖制。


  那么,在慈禧的面前就只剩下一条道路可供选择,这就是"以弟继兄",从宗室近支中和同治皇帝处于一个辈分的"载"字辈里选择一年幼之人,作为自己的丈夫咸丰帝的子嗣来承继大统。这样,慈禧就依然是皇太后,就可以照常以皇太后的身份预闻政事,直到幼帝成年。


  慈禧选择的新皇帝就是醇亲王奕的第二子、当时只有四岁的载湉。同治皇帝去世的当天,也就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农历十二月初五傍晚,慈禧在养心殿西暖阁突然召见各军机大臣和包括奕在内的各宗室亲王,说有重要政务要和大家"协商".其实,就是宣布立奕之子载湉为新皇帝。


  慈禧的这一决定惊得奕当场失声痛哭,且"伏地晕厥".听说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奕为何这样惊惧呢?一方面,他想到慈禧越过常例,不为同治皇帝立嗣,而为咸丰皇帝立嗣,必然在日后招来无穷的麻烦,搞不好就会连累自己的儿子。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他对慈禧的了解,自己的儿子这么年幼就在其卵翼下当皇帝,绝非是儿子的福分,而且,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灾祸。



 

  自晒煤丸,俭德不可及


 


  奕在儿子深更半夜被抬进皇宫之后,因为担惊受怕,"触发旧疾,步履几废",于是,和自己的夫人一商量,干脆向慈禧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接到奕的辞职报告,慈禧允其所请,下诏免去了奕所担任的差事,但明谕其亲王衔可以"世袭罔替".即使对于这么一点仅剩下的恩惠,奕还是不放心,曾经再次上疏恳辞,但却没有获得慈禧的批准。


  辞去各项官差的奕夫妇,在京城过起了赋闲在家的平静生活。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光绪十年(1884年)农历三月十三,慈禧太后发动"甲申易枢"事件,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主要官员实现大换血。礼亲王世铎开始掌管军机处,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等成为新的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匡力掌管总理衙门……


  对于慈禧这一新的人事安排,时人有"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的评语。其言外之意是,单就行政能力而言,这些新晋的大臣远逊于此前的大臣。或许正是考虑到了舆论的压力,慈禧此时不得不再次搬出了正"大隐于市"的醇亲王奕,让他遥控枢机。


  即使在重新出山之后,奕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巨大的惶恐之中,生怕因自己的不检点而引起慈禧的猜疑。


  光绪十二年(1886年)五月,奕奉命会同李鸿章到天津、旅顺、烟台等海口巡阅海军。为了这次盛典,慈禧特意赐给了奕一乘杏黄色的轿子。但奕非但不敢乘坐,还坚请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一同前往阅兵。出京后,每次接见地方大员,必命李莲英随见。奕之所以这样做,用意十分明显,就是避免擅权的嫌疑,不给慈禧整治自己制造任何把柄的机会。


  除此之外,奕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当时,与奕有着良好私人关系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为办理洋务积攒下了惊人的财富。为了笼络朝廷重臣,李鸿章经常以自己所办企业的股份赠送给各位当轴要人,而当朝诸公一般都予以笑纳。但奕却坚决拒绝,成为各位王公大臣之中唯一一位拒收李鸿章行贿的人。


  当时,奕家的"房屋两廊,自晒煤丸,铺满于地,俭德不可及".



 

  慈禧毒杀光绪的生父?


 


  复出的奕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在背后"隐掌"枢机,但他也担任过一个很重要的政府部门的实职,这就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新成立的海军衙门的总理大臣。在他和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下,截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一支由"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战舰领衔的北洋海军终于成军,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海上武装力量。


  但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对奕与日俱增的猜疑,决定了这个手握利器的海军衙门总办,实际上难有真正的大作为。海军衙门由此成为了一个调剂修园子资金的中继站。


  资料显示:从奕主持园工开始,一直到其死后,整个颐和园工程一共腾挪海军衙门款达325.75万两。即使奕如此取悦慈禧太后,时刻不忘消除这个女人对自己的猜忌之心,但慈禧还是处心积虑地欲把这个皇帝的父亲置于死地。


  《近代名人小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奕因为责备李莲英纳贿而为李所中伤,有一次,奕去探望病中的慈禧,慈禧竟然没好气地说:"尔太上皇矣,何顾我为?"这一句话吓得奕几天睡不着觉。


  光绪十三年(1887年)后,奕以病情恶化为由,在家养病。《睇向斋秘录》披露:慈禧"日派御医轮流诊视,药亦由内廷颁出,阴以毒物少许杂其中,于是,王病益危".如果此书所言属实,则奕就是慈禧生生毒杀的。


  奕死后,葬在北京西郊的妙高峰下。



 

  死后被慈禧掘坟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晚清官场的PS事件
  • 晚清时期名片素面朝天
  • “十羊九不全”说法来自于晚清
  • 李鸿章曾谋求与孙中山会晤
  • 李鸿章:考场上写出缠绵爱情故事
  • 晚清奇案:戏子冒充光绪行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