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后裔今何在?

时间:2013-04-04 09:11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世界蒙古涵化民族分布图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苏和先生和苏日娜共同执笔完成的《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一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介绍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所建立的国家、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名城、历史名人、风俗习惯、历史渊源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本版从今日起分3次选发其中的内容,以飨读者。



 

  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


 


  800年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随后组织多次远征,先后有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都归附于他,他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领土面积空前的蒙古大帝国。当前很多领域:国家版图、政治体系、哲学、科技、战争、商业、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影响。今天,各国的学者普遍认为:成吉思汗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


  由于成吉思汗蒙古大军13世纪的远征,一部分蒙古人陆续离开了蒙古高原,来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大陆。蒙古人和成吉思汗的子孙在近800年的历史中建立了众多国家和政权,这包括在中国建立的大元王朝(1271~1368年),还曾建立金帐汗国(1242年建立,统治俄罗斯各公国长达240年)、伊儿汗国(1264~1388年统辖波斯地区)、察合台汗国(1225~1321年统治河中地区)和窝阔台汗国(1225年建立,居今新疆西部地区)、帖木儿帝国(1501年建立,统治中亚地区100余年)、昔班帝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蒙兀儿帝国(存在于15~16世纪的中亚),还包括与明朝始终对峙的北元蒙古诸部。更不可思议的是,帖木儿后裔巴布尔1526年又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331年。由于诸多蒙古政权和汗国的建立,蒙古人及其后裔成了这些汗国和领地上的主人。他们在这些土地上劳作耕耘,创造了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国政权把蒙古人像种子一样撒向了欧亚大陆,融合了当地民族、部落文化。由于互相的影响,逐渐演变形成了新的民族和国家,这一现象在文化和民族学领域中,被称为涵化现象。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民族体系间发生持续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被对方的文化所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民族涵化现象。我们把这种以蒙古族与其他部落和民族融合产生的民族称为蒙古涵化民族。在这些由蒙古涵化民族组成的国家里,人们把蒙古人和成吉思汗尊为祖先,这些民族的统治阶层和贵族大多是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后裔。


  蒙古涵化民族的地理分布情况如下:俄罗斯联邦境内有鞑靼人、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在西亚的阿富汗及印度次大陆,有哈扎拉人、莫卧儿人;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有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及蒙古族其他分支部落。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散居着他们的移民。


  从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世系延续角度来研究,成吉思汗的4个儿子有3个人的后裔留在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只有四子拖雷和孙子忽必烈及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后裔留在了中国和蒙古国故地,他们的后人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蒙古国的蒙古人和中国的蒙古族。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和他的金帐汗国后裔演变形成了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窝阔台汗国后来并入了察合台汗国,他们有很多后裔又融入了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中。哈扎拉人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和孙子旭烈兀的后裔。


  从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在世界各国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蒙古族人口约550万;蒙古国:蒙古人总数约265万;俄罗斯联邦:鞑靼人约600万,布里亚特人约45万、图瓦人约25万、卡尔梅克人约20万、阿尔泰人约7万;阿富汗及西亚和印度次大陆的哈扎拉人约200万;在中亚(乌孜别克族和哈萨克族在中亚各国家都有散居):乌孜别克族约1600万、哈萨克族约1400万。在全世界,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总人数近5000万。


  从蒙古人离开亚洲蒙古高原大漠腹地的历史时间来看:在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各部落就被统一,并构成了蒙古人的组成部分;在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西征,留在阿富汗的蒙古人后裔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哈扎拉人;成吉思汗之孙、术赤之子拔都发动的蒙古大军西征,征服了东欧和中欧的广大地区,拔都建立起金帐汗国,他们的后裔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鞑靼人;在14世纪,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南征统一中国时,留在四川、云南的蒙古人就演变成今天的南方蒙古族;15世纪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后裔昔班尼(乌兹别克汗),建立乌兹别克汗国,他的部众就称为乌兹别克人;乌兹别克汗国内另两个术赤后裔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带着一部分百姓投奔察合台汗,这些人被称作哈萨克人,这是近现代哈萨克人的起始;17世纪生活在中国新疆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来到了东欧伏尔加河下游驻牧,他们就形成了今天的卡尔梅克人。


  从人种和种族人类学特征来看蒙古涵化民族:鞑靼人离开亚洲蒙古高原的时间最早,距离蒙古腹地达万里之遥,来到白种人的故乡欧洲,经过长达800年的蒙古人与其他民族的混血。鞑靼人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大部分人更接近白种人;乌孜别克人的白种人血统成分比鞑靼人要少,但也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哈扎拉人、哈萨克人以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为主,但也有白种人血统成分;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卡尔梅克人以及中国、蒙古国的蒙古族都具备典型的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


  从宗教信仰来看:早期的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自古以来就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留在东北亚的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萨满教的信仰习惯,藏传佛教是多数蒙古涵化民族主要信仰的宗教;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直到现代都在虔诚地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当时的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金帐汗国最终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因此,哈扎拉人、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都是伊斯兰教信徒。由于受到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部分鞑靼人转信了东正教。


  从语言学上来看,蒙古涵化民族现在使用的语言主要是阿尔泰语系,只有哈扎拉人操的是印欧语系。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又分别属于两个语族,即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民族有鞑靼人、图瓦人、阿尔泰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由于这些人与蒙古人的渊源关系,他们在山水地名和畜牧业术语方面还保留着蒙古语特点。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有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


  在文字的使用上,原苏联所属的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诸蒙古涵化民族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在原苏联政府的干预下,30年代后都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蒙古国当时也追随原苏联,走了同样的路。20世纪90年代原苏联解体,他们又陆续和部分地恢复了原来使用的传统文字。在中国的蒙古族一直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使用塔吉克文字。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飞虎队揭秘:昆明新发现国内最集中飞虎队遗址群落
  • 研究发现明代名将达云系成吉思汗后裔
  • 揭秘宋美龄长寿之道
  • 飞机归宿:揭秘废弃飞机的最终命运
  • 成吉思汗为何惟独不取印度
  • 揭秘中国古代的“丑女无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