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后裔今何在?(4)

时间:2013-04-04 09:11来源:正北方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卡尔梅克人系卫拉特蒙古人的后裔。属蒙古人种西亚类型。使用卫拉特蒙古语,分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两种方言,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以前使用由1648年班弟创造的托忒特蒙古文(中国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使用的文字),现在使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蒙古文,目前多数人已改用俄罗斯语文。卡尔梅克人在十月革命前大部分过着游牧生活,信奉藏传佛教,在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在俄罗斯共有卡尔梅克人173996人(2002年统计),其中84%的卡尔梅克人居住在卡尔梅克共和国,还有部分人分布在阿斯特拉罕、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和斯塔夫罗波尔等地。


  卡尔梅克人主要从事游牧或半游牧业,饲养绵羊、马、骆驼等,部分人从事渔业。从19世纪30年代起逐渐定居务农。现在,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产品、畜产品和鱼产品的加工工业。农业以生产小麦和饲料为主。



 

  卫拉特蒙古的一支--阿尔泰人


 


  居住在俄罗斯的阿尔泰人(Altai)与蒙古人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阿尔泰人被学者认为是蒙古族的一支。全俄罗斯共有阿尔泰人67239人(2002年统计),占全俄罗斯联邦总人口的0.02%,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西西伯利亚主要行政区之一,面积9.2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联邦领土面积的0.5%.


  阿尔泰地区曾长期处于蒙古卫拉特部准噶尔人的统治之下,阿尔泰人旧时一直被称为"阿尔泰卫拉特人",自称"卫拉特人",属蒙古准噶尔部。1679年准噶尔部与清朝开战,准噶尔兵败,一部分蒙古准噶尔人退到这里,并融入了一些居住在阿尔泰地区的其他部落,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阿尔泰人。当清朝胜利后,该地区被清朝管辖,当地的准噶尔人被编入阿拉坦淖尔乌梁海二旗,他们就是现在的阿尔泰人的前辈。1864年,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边防当局迫使阿尔泰人归属俄国,阿尔泰地区遂被并入俄罗斯版图。十月革命后,于1922年6月1日在阿尔泰人的土地上建立了卫拉特自治州,1948年1月7日改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992年改名为俄罗斯联邦阿尔泰共和国。


  阿尔泰人早期操卫拉特蒙古语,由于受到突厥人的影响,后来改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吉尔吉斯-奇普恰克语,可以和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进行语言交流,但是他们不信仰伊斯兰教,而信奉原始萨满教,有部分人在俄罗斯人的影响下,已经改信东正教。


  到1938年为止,阿尔泰人一直使用托忒蒙古文,1938年以后开始使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从1922年开始用蒙古、俄两种文字发行《阿尔泰启明星报》至今。由于长期生活在俄罗斯和哈萨克人中间,语言受其影响很大,但山水地名、畜牧业术语还是保留着蒙古语特点。


  阿尔泰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92年,共有191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5所专科学校和1所大学。近年来,阿尔泰人民在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在为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阿尔泰共和国的经济事业也在发展。该共和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境内有石灰石、水泥原料、黄金、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藏,其中稀有金属和贵金属储量巨大,这在全俄自然资源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另外木材资源也很丰富,但目前可开发和利用程度很低,从长远来看,具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的特点。主要工业部门是有色金属冶炼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阿尔泰人主要是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畜牧业饲养有羊、牦牛、马鹿、梅花鹿等品种。



 

  古老的唐努乌梁海人--图瓦人




  图瓦人(Tuva)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居住地域大体上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地处亚洲中部。图瓦地区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设四十八佐领,隶属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哲布尊丹巴大活佛及札萨克图、赛音诺颜两部节制。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被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的土地。1914年沙俄强占乌梁海。十月革命后,中国收复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从此,乌梁海东部九佐领土地,属今蒙古国,中部被俄占领二十七佐领的土地。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21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享有自治州的地位,1961年改为图瓦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


  图瓦人从种族学特征来看,是典型的蒙古人种,外观与蒙古人相同,风俗习惯、服饰也与蒙古人基本相同。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回纥-乌古斯语组。20世纪30年代以前使用蒙古文,以后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图瓦语。


  图瓦人信仰藏传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的影响也较深。图瓦人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图瓦人每年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敖巴节"是每年一次最大的节庆。


  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主要居民就是图瓦人。在俄罗斯境内的图瓦人总人数为243442人(2002年统计)。此外,在蒙古国境内约有图瓦人3万,中国也有几千民族成分为蒙古族的图瓦人,他们居住在中国新疆喀纳斯湖附近。



 

  贝加尔湖林木中的百姓--布里亚特人


 


  布里亚特人(Buryatia)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为445175人(俄罗斯境内,2002年统计),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赤塔州阿金布里亚特自治区以及俄罗斯其他远东地区,少量分布在蒙古国和中国的呼伦贝尔地区。布里亚特人是13至14世纪进入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部落与当地居民混合而成的,其后该地区成为蒙古大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布里亚特的民族形成过程在17世纪基本完成。18世纪初期布里亚特地区并入俄国。在并入俄国前,曾与清朝政府保持宗主关系。1921年4月27日和1922年1月9日分别成立了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和蒙古-布里亚特自治州。1923年5月30日将上述两州合并为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联邦。1958年改名为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


  布里亚特人历史上以畜牧业为主,狩猎和捕鱼业也很重要,18世纪开始经营农业,19世纪以后受到俄罗斯人的影响,也有了近代工业和手工业。


  布里亚特民族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的近支。其祖先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与当地居民混合而形成现代的布里亚特人,其民族形成过程经历了几个世纪。1631年,俄国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武装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布里亚特人一直反抗俄国人,他们向南移入喀尔喀蒙古领地。另外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与俄国殖民军作战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目前居住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飞虎队揭秘:昆明新发现国内最集中飞虎队遗址群落
  • 研究发现明代名将达云系成吉思汗后裔
  • 揭秘宋美龄长寿之道
  • 飞机归宿:揭秘废弃飞机的最终命运
  • 成吉思汗为何惟独不取印度
  • 揭秘中国古代的“丑女无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