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旧事之草谷堆

时间:2013-11-10 08:11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草堆

 

  草谷堆,就是用稻草堆起来的草堆,顾名思义,应该叫谷草堆,可是在云南,从老辈人传下来就叫"草谷堆",成了习惯。七十年代,土地还没有下户的时候,全村的稻草统一堆在公房的院场里堆成了一个个的草谷堆,很壮观,草谷堆是圆形的,每个草谷堆的直径大约有三四米,高约四五米,看上去就像一个草做的圆柱体上面戴了个草做的蒙古包,也有点像蘑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之后,田里的谷子收获了之后,就只剩下稻草在田里了,人们把稻草把成一个个草把,把草把的脚散开,站在田上,趁着天晴晒干,用稻草拧成草绳,用草绳把十来个草把捆成一捆,再用尖杆扦插在稻草捆的腰上,左边一捆,右边一捆,竖起来,就像字母H 的形状,一担草就捆好了,放在肩膀上,挑起来往公房院场里堆草处送去。挑草的人很多,有二三十个人组成,秋高气爽,蓝天白云行走在田埂上浩浩荡荡,很是壮观,成为秋收后的一大景观,"遍地英雄下夕阳",说的一点没错。


  公房院场里堆草处堆草的往往是村里堆草有经验的老人,没有这些有经验的老人,堆出来的草谷堆要么堆不起,要么就是漏雨,致使草谷堆里的草被雨水淋了糟掉,喂不成牛,冬天就断了牛的口粮。"吃稀饭也要投师"是这些老人教训年轻人的口头禅。挑来的稻草放在一边的空地上,堆草的老人先在地上画个圆圈,再把草把的头对着圆心,脚压在圆圈的线上平铺在地上,一个草把挤着一个草把,挤得越紧越好,用草把围成一个个同心圆,一层一层地平铺,一层一层地压紧,用脚在上面踩。堆到一定的高度,就用木板拍打草谷堆,把不整齐的稻草拍到草堆里,整个草谷堆看起来整整齐齐的。等草谷堆下面的人够不到无法往上递草的时候,就用梯子搭在草谷堆身上递草,年轻人呢,往往嫌用梯子递草速度太慢,就直接用手把草把丢到草谷堆上去,一只手捏着草把的头,一直手捏着草把的脚,嘴里喊着"预备,丢--",草把就像炮弹一样斜飚着被送上了草谷堆。


  堆了有三四米高的时候,就开始收顶了,把圆心填高,周围形成斜面,直至缩到尖封顶,在尖顶包上塑料布,一个草谷堆就堆成了。 全村的稻草堆在一起足可以堆五六个草谷堆,五六个草谷堆堆在一起 像四合院的样子,谷堆与谷堆之间有缝,四个谷堆堆在一起就有四条缝,四个谷堆中间就形成了一小块空地,像四合院的天井。


  每天下午,公房院场里堆草处就成了小孩子玩乐的天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天使。大人们都到田里干活去了,小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就是打战。全村的男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分成两班,草谷堆就成了孩子们的战场,模仿看广场电影时的场面,一班孩子扮演八路军,腰里别着木头做的驳壳枪,"枪把子"上绑上点红布,或者就地取材,拿根棍棒当枪使--"八路军"的装备是差了点,另一班孩子扮演和"八路军"作战的日本"皇军", "皇军"满口的咿哩哇啦,动不动就是"八格牙路""哟西""米西米西", "皇军"的装备要好一些,有一挺机枪,会发出嗒嗒的声音,就凭这吸引了一部分小孩甘当"汉奸",一说话就是"太君",点头哈腰,戴副眼镜,一顶毡帽,十足的汉奸相。双方开始投入战斗,有的小孩顺手一拉,把草谷堆上的草把拉下来,顺势盖在自己身上,就像八路军搞起了埋伏,有的小男孩穿件花衣服,把老娘结婚时的围巾往头上一扎扮成个"花姑娘",扭着腰肢,故意在行走,引得"皇军"睁大了眼睛,嘴里说着:"花姑娘大大的……"肩上挎着"三八大盖"屁颠屁颠地追了上来,中了"八路"的埋伏……


  现在要想见到那样的草谷堆已经不可能了,现在一家一户就只有一个小小的草谷堆,孩子们也不大可能在一起玩了。时光如流水,往事不可追,常常回忆起在草谷堆玩耍的快乐时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乡村旧事之杵棒和杵臼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