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诞生记(2)

时间:2014-01-01 08:23来源:文汇报 作者:邓琮琮,张建伟 点击: 载入中...


  当时,大批华工涌入美国。华人吃苦耐劳,美国人大为恐慌,认为抢了他们饭碗,惊呼“黄祸”.于是一系列《排华法案》制订出来。美国是移民国家,从来没有制订过排挤移民的法案,而针对中国人,居然不要民主,打破常规。


  国内的中国人民大愤。1905年,爆发了全国性反美运动,“抵制美货”.


  这一下,轮到美国人着急了。他们带着枪炮打进中国,想保住中国那无边的大市场。可产品卖不出去,打进来又有何用?


  于是,美国人向着中国人微笑了,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


  但中国从来不玩虚的。中国要美国的实际行动。


  1907年,美国的来华传教士明恩波,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出了个主意:退还庚款。


  1908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庚子赔款中在美国名下的2400万美元赔款,大大超出了美国实际参战所用费用,应退还给中国1100余万美元。退款从1909年到1940年逐年还完。


  但,美国政府在退款决定中,有一个附加条件:这笔退款只允许中国有一个用途,用来资助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


  为了便于派遣留美学生,清政府在美国退还第一笔庚款的当年,1909年,用庚款办了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众所周知,这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清华大学!


  中国教育和科学的历史就这样让人苦笑,让人心酸,让人感到它的偶然。


  让我们提前披露一组数字:在1957年中国评选出的191名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中--


  有留学经历的174名,占总数的91%;


  其中,有留美学历的院士101人,占留学者总数的58%!


  这是事实。本世纪的美国,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世界科学和教育中心。后来英国和其它国家,也效法美国,退款资助中国留学生。中国的首批院士中,如果加上英、法、德等国的庚款生,其人数达90%以上。


  这究竟是中国科学的大哀还是大幸呢?


  无论如何,正是庚款留学生,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和现代科技事业的开路人。


  庚款生学成回国后,一批进入大学,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诸多新学科。一批直接进入科学领域,建立起中国最初的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家这才有了通往科学金字塔尖--院士的辉煌起点。


  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科学。科学就始终会是“外来”的东西,成为中国大地上游离无根的幽灵。


  1913年,丁文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科学研究机构--地质研究所,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小规模的政府科研机构。


  1914年,在美国,一批庚款留学精英,创办了股份制的中国科学社,任鸿隽为社长。这一科研机构的成立,是中国科学事业的一座里程碑。


  1920年,中国科学社落脚祖国,除了官费,科学也有了民间资助。从此,科学精神,共同组织,社会赞助,中国科学的发展有了其自身自足的3个条件。


  同年,蔡元培先生第一次把“阿卡德米”(Academy)译为“学院”,把“阿卡德米的科学”(Academy Of Sci-ence)译为“科学院”.


  1928年,刚刚全面掌握政权的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它集全国优秀人才于一院,集研究、管理、经费保障3种体制于一身,成为中国科学最高学术机关。


  1929年,北伐军攻人北平,又成立了北平研究院,体制完全仿照南京,唯行政级别稍低。


  从此,中国科学,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有竞争,有合作,开创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科研体制。


  这时节,按照国际惯例,中国科学家有了“家”,完全可以诞生出自己的院士了。


  然而没有。


  3


  在中央研究院的早期“组织法”中,没有与院士相关的条文。但本应由院士承担的工作之一--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却赫然在目。因此,没有院士,却有一个“评议会”,由选自全国科学学术机关的“评议员”组成。


  这一次,好像是因为翻译问题。阻滞了中国院士尽早诞生的时间。


  又是Academy(阿卡德米),这个推动西方诞生了院士和院士制的古希腊英雄,使中国的翻译家不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匹配,才能表达出它本应有的深邃和高雅。而如果直译为阿卡德米,更难以表达科学家中的精英分子的“身价”.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院士制只好先放一放了。


  这一放就放了20年。


  1946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觉得,无论是否能准确翻译Academy,中国院士也必须诞生了。


  但为了Academy,科学家们还是煞费了心思。起初拟为“会员”,觉得太俗。而后称为“学侣”,“院侣”,没有科学倒有了宗教味。又说译为“院员”吧,更不好听,好像是扫大街的清洁工。几经周折,傅斯年先生倡议称“院士”.真是一个好词,听着看着,都有了深邃和高雅的感觉。交给“评议员”们去表决,一致通过。


  1948年3月,中国院士终于诞生了。


  通过对全国科学家的层层的选拔,拟定出了一个402人的名单,再由院士评议会审定其中的105人为院士候选人,最后,评议会进行了选举,结果,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


  他们的名字--


  数理组(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技术科学)28人:


  姜立夫许宝\xF3Y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


  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


  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伦朱家骅李四光


  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竺可桢周仁


  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含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人类学、心理学)25人: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童第周


  胡先\xF3X殷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


  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


  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大绂


  邓叔群


  人文组(社会科学)28人:吴敬恒张元济顾颉刚董作宾肖公权金岳霖杨树达李方桂梁思成马寅初汤用彤柳贻徵赵元任王世杰陈达冯有兰陈垣李济王宠惠陶孟和余嘉锡陈寅恪梁思永周鲠生胡适傅斯年郭沫若钱端升


  正是这批中国现代科学的开路人,拉开了中国院士史的序幕。


  大幕升起,一个新的时代便已经来临。当1948年9月23日,在南京的北极阁召开第一次院士大会的时候,上述81名院士,到会者仅有48人。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历史的车轮变化得那样快,使人几乎看不出一次变化和另一次变化之间的距离,昨天和今天的联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