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之“清明”不是清明节

时间:2014-05-05 08:30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姚向真 点击: 载入中...

清明上河图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由于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还用“瘦金体”书法亲笔在画上题写“清明上河图”的画名,更使其名扬天下。然而,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是不是指清明节,《清明上河图》到底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等等,一直存在质疑。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用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社会风情,是一幅着名的风俗画作品。作品长度近530厘米,宽约25厘米,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将500多个衣着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五六十匹牛、马、驴、骡等牲畜,20余艘大小船只、20多辆车、轿和房屋、桥梁、城楼、河流、山川等等,巧妙地融入整个画卷。画作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展示北宋都城开封郊外优美的风光。林木、茅舍、河流、小舟构成一幅生动的乡间画面。第二部分,主要展示开封城内繁忙的汴河码头。码头上人头攒动,粮船云集,各色人等齐集一堂,算命先生、拉纤纤夫、船夫、搬运夫栩栩如生。画面中还有一座气势壮观的木质拱桥,横跨汴河两岸,一艘大船正等待通过。第三部分主要展示热闹的市区街道。房屋林立,店铺排列整齐,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显示出北宋时繁荣的经济状况。5米多长的画卷,将大到原野、河流、城郭,小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招牌幌子上的文字,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并和谐地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艺术动力。


  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后,将其呈献给了酷爱书画艺术的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看罢甚为赞赏,遂用“瘦金体”书法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并钤上了其双龙小印,纳入皇宫收藏。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流入民间,从此开始其富有传奇色彩的辗转流传,如今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到底是不是指清明节?如果是清明节,北宋时上坟扫墓已经相当普遍。可是,整幅作品中500多个人物,为何竟无一人拿着凭吊亡者的物件?有人认为,画面中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有上坟扫墓的可能,但若细细观察,这些人似乎更像是“秋猎”而归。因为从画面中地上的落叶来看,万物复苏的清明节不可能已有“落叶”.此外,现在一般认为《清明上河图》不是描写清明节,应该是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此观点同样引发质疑。比如,画中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再如,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而这些无疑是御暑或挡雨的东西,画面中既然未下雨,就肯定是遮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初春的气候,人们显然没必要戴斗笠。此外,画面中有一农家篱笆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几个小孩竟然都未穿衣服而赤身追逐嬉戏……由此可见,《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季节应该是夏秋之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代官员的雅好之癖
  • 古代冬至就像过大年
  • 清明重祭祖 食俗也很多
  • 清明文化在绵山
  •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荒淫暴虐 政事清明
  • 宋朝人“清明”“上河”去干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