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趣闻:为何女同志宁离婚也不出国?

时间:2014-05-06 08:30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新中国成立以前,已结婚的妇女都被称为夫人、太太,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婆、内人、贱内……这在旧社会已成习惯了。但这种称呼带有浓厚的封建、资产阶级的味道和附属性质。参加革命队伍的女同胞都是为了反对封建、争取民族解放、争取民主民权,甚至有些就是为了争取男女平等而来的,所以互相都称同志。如今革命胜利了,建立了新中国,许多女同志认为正是为建设国家出力,发挥自己才干的时候。她们被调到外交部来,并要派到国外去,许多同志还未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心里已老大不愿意。那时候,有些领导人提出来,出国的女同志都是外交官夫人,只要帮助自己的丈夫做好工作就行了,不必再分配工作,而且不要避讳“夫人”的称呼。这一下可把将要出国的女同志们惹恼了。1950年,预备出国的女同志就闹过一场“夫人风波”,甚至有些女同志表示,宁愿离婚也不出国,这件事闹到周恩来总理都知道了。周总理很理解这些女干部的心情,但也想到要开培养女外交官的先河,因此作出决定,让邓颖超大姐告诉大家:外交是一条特殊的战线,大家都是外交战士,在外交战线上男女同工同酬,同工同职。男同志能当外交官,女同志也能当外交官。男同志按职务级别拿多少工资,女同志也按照职务级别拿多少工资。男女同志都要安心学习、好好工作。这样,大家才欢欣雀跃起来。而周恩来总理这条没有写成文字的规定,30多年来,外交部始终执行。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及以后,都没有改变。


  1983年初,外交部决定派章文晋到美利坚合众国任特命全权大使,我理应随同前往。有一天,干部司司长找我去谈话,这位司长我当然也是熟悉的。我到他的办公室坐下来,他倒也开门见山地对我说:“已决定派章部长任驻美国大使,你当然也是应该去的,但现在部里有条新规定:大使夫人不分配使馆的任何对外职务和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就当专职大使夫人。这条规定从你开始执行,希望你能起带头作用,以后所有大使夫人都要按此规定来办了。”当时,我脑子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他又补充说:“当然,你原有的工资级别照旧,发工资、看文件不受影响。”我还是没有弄清楚是什么含义,问道:“当不当领导职务,这没有什么关系。‘专职夫人’就什么工作都不干了?别的女同志呢?”他说,参赞以下的夫人照样分配工作。我又问道:“部领导出于什么原因作出这样的新规定呢?”干部司长答曰:部里不少大使夫人都是老资格、老干部,职务不低。有些馆,丈夫是大使,夫人是参赞,都是使馆党委成员。使馆成了夫妻店,不易发扬民主,甚至闹不团结,影响工作,所以要作出这种改变。这种情况我在部里当然是听说过的,也知道一些实情,但毕竟是少数,而且多属于某些干部的思想作风不太好,也应该是教育、批评、改进,不能因偏废全。我这么想着就坦率提出我的看法,我说:“部领导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否有点草率而简单化呢?我并不同意这样的决定。要我在这件事情上带头我也不愿意。将来大家有意见,我不成‘罪人’了吗?”


  当天下午,我在家里生闷气,心想,我十几岁参加革命队伍,至今已经46年,无论在哪里工作我都尽心尽力,也从不闹个人名利地位。调到外交部来,虽说是半路出家,也有十几年了,我努力从头学起,在工作中也没出什么差错。第一次出国住驻加拿大大使馆,既是大使夫人,同时又是对外政务参赞、党委成员,还被全馆选为总支部书记。在加拿大使馆三年多,和党委成员及全馆同志相处都很好,从未发生过不团结的事情。但在那时候,我对于大使夫人兼外交官倒是有些想法。那时,中加关系虽然不错,但台湾国民党方面的力量也相当大。加拿大官方对台湾问题,表面上态度还可以,但在一些具体事情上,执行并不坚决,所以常常发生“两个中国”、“两种国旗”之类的事情。我当时作为主管侨务领事部门的政务参赞,就得去加拿大外交部与主管中国问题的司办交涉,甚至提抗议,那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有时还会弄得不愉快。但到了晚上,如果参加宴会,我就是大使夫人,必须笑迎宾客,握手寒暄。这种情况有时使我心里感到很别扭,两副脸孔像演戏一样。尽管如此,我仍十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与领事部主任袁翔龙同志一起(袁翔龙那时是一秘),共同研究贯彻方针政策,相互配合。那时领事部人少事多,我和大家剪报、打印章、做签证都十分愉快。时隔整整10年,我和驻加拿大使馆的同志成为了要好的朋友。抚今追昔,颇有感慨!


  那几天,我思绪很乱,晚间把这情况向文晋说了。他劝我忍让为好,反正是最后一任了,而且我们都到了离退休年龄,何必在意。我说绝不是为我个人,而是新规定不符合党对妇女干部的政策,从我开始,以后都照此办理,对女同志来说是很难忍受的。我要他别管我的事,我决定给外交部长写信提出我的意见,并备两份请部长转交中央组织部和全国妇联。我认为这种规定是不对的,至于我个人,组织决定不分配我任何工作,我可以服从。


  有一天,邓颖超大姐让我们去西花厅,这是常有的事,我们隔一两个月都会去看望她的。文晋决定去美国,也很想听听她老人家的意见和忠告。她一见到文晋就说开了:“文晋啊,你快七十了吧?这次决定让你去美国,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和期待,担子很重,你一定要不负所托才是。”文晋点头称是:“我70岁还去当大使,建国以来没有过,以后恐怕也不会有了。我心里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得好些。”然后,他又半开玩笑地对邓大姐说:“其实,70岁也不算老,美国驻日本大使曼斯菲尔德已经80多岁了。”谈笑间,邓大姐突然对我说:“你的信我看到了,不能说没有一点儿道理,对的意见领导会考虑的;至于个人,应该顾全大局,组织决定了就服从,你能协助文晋同志做大使工作也很重要。而且大使夫人可做的事情也很多,想你能处理得好的。”数十年来,邓大姐对我们始终是循循善诱,我心里总是很感激的。心想,我是第一个专职大使夫人,希望也是最后一个吧。


 

特殊的家庭主妇

 


  抵达华盛顿后,文晋立刻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我也随即进入自己的角色--家庭主妇,着手建立一个特殊的家即大使官邸。这比起我们在国内搬个家可是麻烦多了,差不多奔波了好几个月才算基本收拾好,能接待客人了。最初的一个多月,我们还进行了拜会活动。拜会政府官员们,我和文晋是分别进行的。因为大使拜会国务院和白宫的官员,虽说也是礼节性的,但多少要谈到一些政治问题;而我去拜会官员夫人们则主要是建立友谊。不论国家大小,只要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尽量去拜会。还参加侨胞和友好人士、友好使节的欢迎宴会等。这样的活动连续有一个多月,才算结束了。


  因为我是专职夫人,在大使馆内,没有我的办公地方,我也无公可办。我挂在调研室参加他们的学习会什么的。有时,我上午去使馆看看报纸,也和一些相识的同志谈上几句。说心里话,开始的时候,我很不习惯,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所以多数时间我都呆在官邸里。官邸里,有一位厨师、一位花工、一位公务员,还有一位洗衣工(这是为使馆工作的,不为个人服务)。将近有半年时间。为布置官邸,我们大家一起劳动,相处得十分愉快,彼此也相熟了,真像一家人。但官邸布置基本就绪后,他们各自做固定的工作,而我除了社会活动,在官邸也无所事事,不免心里别扭,难道我就真成了不干活的“夫人”吗?闲逛了几天,我都在思考,总不能让时间白过啊!我慢慢地想开了,夫人是家庭主妇,我这个“主妇”应该把“家”管起来,管得好些。比如,怎样把官邸的环境和条件改进得好些;官邸请客频繁,如何在不多花钱的情况下,提高宴请质量;如何改进接待水平。鲜花在国外不单是点缀,也是礼貌的表现。在美国,买鲜花很贵,而官邸后院有一大片花圃,又有花工,可以自己种鲜花。把官邸这个特殊的家管好了,对开展外交活动大有好处。这不就是夫人的工作吗?听说,前任大使夫人不喜欢组织夫人活动,自己可以改进一点,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组织夫人单独活动,以便广交朋友,活跃气氛。我好像思想突然开朗了:过去自己独立工作惯了,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不愿做丈夫的附属,其实,这也不完全对;人嘛,总该想到“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才是,那就把当夫人也作为一种工作吧。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新中国首例征婚广告
  • 1950年新中国第一支空降旅诞生记
  • 新中国初国家重视华侨利益
  • 杀害刘胡兰的凶手是怎样伏法的
  • 买飞机还是造飞机?印度空军为何眼红新中国成
  • 董必武“罢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