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不赞成对自己诗词作注解?

时间:2014-06-18 08:30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毛泽东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第一次沿着心灵深处的声音走近毛泽东的内心世界,第一次由情感激越的文字来探寻他和现当代历史的互动关系。该书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

 

“让别人去理解吧”

 


  毛泽东一向不赞成对他的作品作统一的注解。1963年《毛主席诗词》出版后,郭沫若曾经问他:“是否要出一本主席诗词的解释本?”毛泽东回答:“没有必要。唐诗三百首,流传多少代都没有统一的解释,我的诗词也让别人去理解吧。”


  1964年,周世钊打算撰写评论文章,连写两封信向毛泽东请教对诗集中一些作品作何理解。


  毛泽东回复:“拙作解释,不尽相同,兄可以意为之。”


  1966年,在胡乔木主持下,一些人编了一本《毛主席诗词》的注释本,送到毛泽东那里,依然被否定了。


  毛泽东的理由是:“诗不宜注,古来注杜诗的很多,少有注得好的,不要注了。”


 

 

“时代变了意义也不一样”

 


  然而,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注解,诗人也并非全不在意。他曾经有过一次主动的注释。


  1958年12月,在广州的小岛宾馆翻阅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时,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的几首歪诗,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因而写了下面的一些字,谢注家,兼谢读者。”


  毛泽东为诗集中的12首作品写了说明性的批注。这些注解当时没有公开,实际上成了诗人对自己的创作心境的“个人回忆”.1973年7月,在中南海游泳池那间卧室兼书房里,毛泽东和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有过一次别有深意的对话--


  杨振宁:“我读到主席的《长征》那首诗,很受鼓舞。”


  毛泽东:“长征是我们同蒋介石作斗争,那首诗是我们长征快结束的时候写的。”


  杨振宁:“毛主席的诗我都念了,起头不懂,看到注释后,懂得多一点。”


  毛泽东:“有些注释不大对头。就像《诗经》,是两千多年以前的诗歌,后来做注释,时代已经变了,意义也不一样。百把年以后,对我们的这些诗都不懂了。”


  这是诗人的谢幕词吗?或许是的。这样的谢幕词,仿佛有点忧虑。这种忧虑,不知是属于诗人的,还是政治家的?倒是一个外国政治家,觉得自己读懂了毛泽东诗词。


  两次和毛泽东见面都谈论过诗词的法国前总理富尔说--


  “诗歌不仅仅是毛泽东生平中的一件轶事,我的确相信它是了解毛泽东的性格的关键之一。毛泽东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他不是一本书读到老的人。他在这些简短诗歌里表达的思想,不受教条词藻的束缚。他用简单的形式,表达深刻而生动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都能够理解的。这位革命者带着人道主义的气息。单是这点,就足以说明中国共产主义的某些创新。”

 

诗人的谢幕

 


  1976年,诗人走了。真的谢幕了。诗人走时,把一个时代带走了。他曾经被这个时代喻为心脏和发动机,旗帜和灯塔。历史是一位挑剔的批判家,犹如淘沙洗石的江河大浪。它无情地挑拣着属于永恒的东西,冲刷着伟人们留在政治和文化沙滩上或浅或深的脚印。毛泽东经受住了淘洗,从而使他的身影和脚印,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依然是那样地清晰。因为,中国曾经由于有了他而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和命运。今天,他又成为中国一面映照历史岁月的镜子,一座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渡桥,一种给人们带来多种启示的人格象征。


  上个世纪30年代,一位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并听他讲述自己生平的西方记者就曾断言:“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毛泽东走了,在历史的横断面上,他留下读不尽的诗篇。这样的诗人或许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毛泽东,在他的时代环境中,便是一个出色地兼具了常人看来难以相容的多重角色的人--他是学生运动的精英,是工人罢工的领袖,是农民运动的旗手,是富有魅力的宣传家。他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是吐故纳新的哲学家,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家,是经济天下的政治家,是别具一格的书法大家,是豪放不羁的浪漫诗人,还是博览多识的学者。


  (据《老人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1950年毛泽东曾经为何事对罗瑞卿拍着桌子发火?
  • 毛泽东与傅作义姑舅亲戚
  • 毛泽东三兄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 毛泽东为何在1929年感叹人生易老?
  • 斯大林因何五拒毛泽东访苏?
  • 毛泽东延安往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