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文化作用、精神作用,应该像盐水一样。一杯水,盐撒进去,看不见,但有滋有味有益处,那才是最好的境界。但如今社会上国学包装服务已悄然成为一种新的商机,不菲的培训费,让厚重、古朴、深邃和博大的国学成了时髦奢侈品。这究竟是“国学热”还是“敛财热”?
国学,作为一种历史、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蕴藏的经验、智慧和启示,穿越时空伸展至今。我们用它来化解心灵的危机,解释当下的生存困境,救赎迷惘的灵魂。但功利化、铜臭味十足的“国学”教育,一是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的培养,二是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令人忧虑的是,我们的母语教育水平仍很低,远不及上世纪50年代;传统文化知识缺乏普及,经典文化流行“戏说”,历史“俗讲”泛滥……当国学成为“生意”,以文化谋利,我们失去的不止是历史、传统、文化的竞争力,恐怕还有我们民族的精神核心、民族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