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我们时代的文学教育·2016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著名评论家李敬泽、陈晓明,作家苏童等对相关等问题进行讨论。苏童表示,大学中,写作课非常“边缘”,但其实“大有作为”,“可以利用大学文学教育系统,培养一批最好、最严肃的读者”.
近年来,“创意写作”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大学开设写作专业,早已不是新鲜事。那么,系统完备的写作训练究竟有没有必要?文学教育有何益处?苏童认为,文学教育对于中学生、大学生来说,都是个大话题。
“我们通常理解的大学文学教育,就是文学史、文学理论等,还有就是’写作实践‘,通常叫做’写作课‘.”苏童介绍,在大学里,写作课非常边缘,但这个天地其实大有作为,“我个人不认为大学文学教育系统承担培养作家的使命,但利用这个系统培养一批最好的、最严肃的读者,这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人在艺术问题上,一向有些受到禅宗影响,不太讲’训练‘.大学里究竟能不能培养出大作家?这不好说。但大学中完备成熟的写作教育训练,对一个作家的成长肯定有好处。对小说家来说,如果仅仅靠着才气,缺乏充分训练,之后就会越来越看出他的劣势。”对于“写作训练”的话题,李敬泽如是分析道。
李敬泽强调,在中国,文学亦然十分重要,“我们有这个传统。自孔夫子起就有’诗教‘,不仅仅指’不学诗无以言‘,也不仅仅是指通过’赋比兴‘培养士人文人,而是培养基本感受力和情商等”.
提到之前“大学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等类似说法,陈晓明认为,这并不等于不鼓励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创作,“现在大学里称得上’文学课‘的课程比较少,但其实很多本科生非常渴望多读作品,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
“我们应当看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时代性。那么,如何调整文学教育?如何应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可能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陈晓明称。
据悉,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文艺报》社等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