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的关系(3)

时间:2011-12-27 19:13来源:陇西李氏文化网 作者:范三畏 点击: 载入中...

  "李"氏之渊源,其出于皋陶作大理而实关乎虎,已如上所揭示。现在再看其渊源的第二说,即出于老子李耳的说法,是否也与虎图腾有关。

  虎有李耳之称,或说黑虎、母虎称作李耳,上文已有详证,至于老子的另一名号 (《史记》认为是溢号,可疑)"老聃",刘尧汉先生也详证它有可能即古羌戎语活化石的彝语之“喇他"或"拉塔"一一前者意为"虎头",后者意为"虎辰"。其实,"喇他" 与"拉塔"音无不同,"虎头"与"虎辰"义本一贯,因为一年之辰起头于寅月,一日之辰起头于平旦(寅时),子为一阳初始,寅为三阳开泰。由老子又"字伯阳"来看,解"老聃"为"虎头"亦可,而解为"虎辰", 似更恰当一些:"老子取此名,可能表示他自己是虎年或虎日这个祥年吉日所生"。同是楚人的屈原,以生于寅月寅日而自豪, 倒可以形成有趣的对照。

  然而,更为有趣的还是,老子名李耳,"李耳"是黑虎,是雌虎,在老子的哲学中,恰恰就有着牢固的"知其雄,守其雌"与"知其白,守其黑"的思想(第二十八章)。

  老子之名、字、号既然皆关乎虎,至此已不必疑,何以在《庄子·天运》与《史记·老子传》中,却记载着孔子见老子以后,叹息老子"其犹龙邪",岂不启人疑窦?此一则在春秋季世,由于农业早已代替了过去猎牧业的地位,故龙的地位早已显赫于虎,神秘于虎,这一点在《左传·昭公十七年》的"大媳氏以龙纪"一语中即可看出。前已言"皋"义为虎,然则"大白皋"即为大白虎之义,但是事实上,大白皋氏不知何时早已是"以龙纪(官)"了。二则取喻之辞,非必有取于图腾也,有取于图腾,便非比喻,此言"犹龙",则临时取龙为喻之义至为明显, 应与图腾无关。

  综上所述,"李"氏来源的两说,不仅都与虎图腾有关,而且简直可以说,虎图腾才是姓氏之"李"的真正根源,而其他一切旧说则都是流而非源。

  【注释】

  ①"伏羲"之同音、近音异写颇多,如"炮戏"即其一种。"伏"可记作"包""苞""雹""炮""庖,"等,而民间习称暴雨、雹雨皆曰"白雨",此称且见于雅文学的古典诗词;西南羌戎遗裔各族至今仍呼白色为"跑"或"伏";又祀奉白虎的白族自称"白子",据考即古之"服夷",此悉"伏"古读"白"之证。至于"戏"字本蒙有虎头,且有"虎"读,于古文中习见的叹词 "於戏"正读作"呜呼"即可见出;又"社 戏"在甘肃甘谷土话中至今仍读"社虎", 笔者曾详考"甘谷"义为"彪谷"。"虎甘"即白虎,其地古称伏羌,有朱国山、古(虎)坡、古(虎)风台、羌甘 (虎甘)峪、狐槃(虎白)坪等伏我白虎传说遗迹。

  ②《艺文类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下·驺虞》。

  ③"鹿求其子,虎庐之里;唐伯李耳,贪不我许",见《易林·随之否》;"李耳汇[猥]鹊,更相恐怯,偎尔以腹,不能距格",见《易林·比之丰》。

  ④《汉书》颜注:"‘檡' ‘菟',并音塗。"

  ⑤羌戎语中往往有汉语词的倒读,至今彝语支、藏语支语汇中仍有遗留。

  ⑥《山海经·海内北经》言驺吾"尾长于身";郭注引《逸周书》言酋耳"尾参(叁)于身","酋耳"实即"驺虞(吾)"之转音;又《尚书大传》言怪兽虞"尾倍于身"。以上所描写者实皆一物。

  ⑦杨慎《升庵全集》卷九十一《龙生九子》:"四曰狴犴,形似虎,故立于狱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古建筑丨王城堡魁星阁
  • 【溯源甘肃】悬泉置:驿站小人物与历史大事件
  • 甘肃,真正的千面女郎!
  • 甘肃渭源:让古老“光影”艺术薪火相传
  • 甘肃张掖:九曲黄河灯阵亮灯迎客
  • 航拍甘肃张掖钟鼓楼 灯光璀璨庆新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