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恶化,敦煌重演楼兰悲剧?

时间:2013-03-15 09:44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日益变小的月牙泉(2005年9月11日摄)。举世闻名的甘肃敦煌月牙泉在上世纪70年代占地22亩,水最深处达9米。由于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下降,月牙泉如今水面仅有8亩,水深不足3米。尽 [长安街时报11月21日电] 新华网消息,敦煌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年初,一位中央领导指示,”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记者近日在敦煌调研时了解到,敦煌绿洲的生态安全目前形势严峻,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古丝绸之路明珠城市”楼兰”的悲剧将会再次在敦煌上演。

  脆弱的敦煌生态难以抵御沙漠化的威胁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大漠腹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汉唐名关阳关、玉门关,大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都位于敦煌。

  尽管敦煌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但却严重缺水。这里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62倍,属极端干旱区。

  记者了解到,敦煌地表水主要是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和疏勒河,这两条河流共同滋养着敦煌绿洲。上世纪60年代以来,疏勒河上游的安西县(现名瓜洲县)双塔水库、玉门市昌马水库相继建成使用,截流地表水,使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公里的河道断流。党河流域1969年修建了水库,下游河疲乏也已经断流,河床已被漫漫黄沙所覆盖。

  敦煌市市长孙玉龙介绍,地表水不足,敦煌市需要抽取地下水弥补用水缺口,每年超采地下水4925万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75年至2001年,敦煌地下水位共计下降10.77米。且目前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急剧下降。

  据了解,敦煌市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85.37%,棉花仍是全市主要的经济作物,节水技术推广步伐比较缓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造成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经济效益低下。随着敦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

  敦煌市林业局副局长樊生寿告诉记者,地表水相继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致使敦煌草场退化、湿地萎缩、植被枯死、土地沙化。由于湿地这一”绿色屏障”逐渐退化,敦煌面临的沙漠化威胁越来越严峻。

  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使得敦煌市原有的1万多亩咸水湖和1000多亩淡水湖中的80%面积已不复存在。目前全市仅存天然林130万亩、草场31万亩、湿地270万亩,分别比解放初期减少了40%、77%和28%。自1994年以来,敦煌绿洲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

  据了解,敦煌绿洲面积从建国初期的43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10万亩,绿洲边缘天然草场面积由建国前的276万亩减少至目前的135万亩,土地沙化面积每年增加2万亩,沙漠每年吞噬绿洲边缘2米至3米。

  樊生寿介绍,敦煌湿地以前湖泊不少,有的地方还可以划船。但由于敦煌绿洲周围有12个风口,风力推动着流沙和沙丘向前移动,有的地方沙丘甚至和当地村民的房子一样高了,看起来触目惊心。

  绿洲生态恶化直接威胁文化名城敦煌的生存安全

  敦煌市委书记包东红介绍,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敦煌绿洲正经受着可能成为”第二个楼兰”的严峻考验。

  敦煌绿洲四五月份八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平均每年出现20天,而且呈逐年加剧的趋势。沙尘暴使空气挟带沙量加大,对莫高窟千佛洞洞窟的壁画摩擦机率增大,久而久之造成壁画暗淡无光。

  敦煌学专家研究后认为,风沙已成为莫高窟石窟长久保存的最大威胁。沙尘暴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极易引起壁画脱落,彩塑受损,崖体坍塌等病害。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但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月牙泉图片看,月牙泉还能称得上是一个小湖,最大水深7.5米,水域面积22亩。现在则成了名符其实的泉,水浅可以见底,也就是1米深,水边围着一圈芦苇。敦煌市水务局节水办主任杨彪说,如果不是每年向月牙泉附近注入大量地表水,月牙泉可能现已干涸。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