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路”之吐鲁番的火焰(3)

时间:2013-09-13 08:35来源:华夏文化传播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我们同样要感谢吐鲁番的酷热干燥,为我们在阿斯塔那保存了那么多的纸质文书。正像敦煌宝藏发现而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敦煌学一样,吐鲁番也因阿斯塔那地下文书的发现,形成了吐鲁番学。敦煌和吐鲁番同在丝绸之路,并且毗邻相连,在文化上一脉相承,多有渊源,所以现在人们将吐鲁番学与敦煌学并称,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学会。


  考古学者和历史学家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在这里都有。它不是统治者的御用史官以粉饰之笔写成的所谓"历史",它就是现实的直接呈示,历史的具体复活。它们都是世俗的文书,租佃、雇佣、买卖、借贷的契约,户籍、手实、计帐、定户等帐,受田帐、欠田帐、退田帐,差科薄等籍帐,审理案件的辩辞和录案,授官授勋告示,收发文薄、收支帐历、行旅的过所和公验、符贴碟状等官府文书,以及历书、药方、经籍、私人信札、随葬衣物疏等。在这些世俗文书中,流淌着栩栩如生的鲜活生活。比如,其中有那位大名将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一笔马料帐,上面写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斗五升,付健儿陈金。"我们平常只是沉醉于诗人那些光彩夺目的伟大诗篇,实际上,没有这里记载的7匹马,没有这7匹马所食青草,这位岑大诗人走不到西域,也就写不出那些雄奇的诗篇。


  再伟大的东西,也要根植在平凡、质朴、实在的物质之上。生活就是如此,现实就是如此,历史也应如此。我们就从这世俗的一角,掀开了历史神奇眩目的表面,触摸到了潜在下的历史实质。


  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还发现了奇妙的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则教导人们婚姻嫁娶人伦理法。图中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专家们说,他们手中的规、矩既是生产工具,又象征着社会秩序。伏羲女娲蛇尾缠绕在一起,可能暗喻交合生殖;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似乎表达一种空阔浩渺的宇宙图景。


  这的确是一幅构图奇特,寓意深奥,具有浓重神秘色彩的国画。这幅彩色图画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人们发现,这幅画竟然与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结构非常相似。以化生万物为名,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杂志《国际社会科学》,将《伏羲女娲图》作为首页插图刊出。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一片寸草不生的青色隔壁上,戈壁上稍有隆起处,便是一座古墓。沿着考古工作者挖开的甬道,一步步走进墓室,就像沿着时光的隧道走向历史深处,一股阴森森的凉气扑面而来,灿烂的阳光不见了,墓室中只有一盏昏暗的白炽灯泡在睡眼惺忪地发着红光。墓室里的壁画影影绰绰,斑斑驳驳。其他人都已出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墓室里遥想墓主人生前的音容。墓室里太静了,我似乎听到了自己心"咚咚"的跳动声;墓室里阴气又太重了,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弥漫全身,沁人骨髓。我赶紧转身走出墓室,又回到蓝色的天空和明亮的阳光下,让烫人的热风劲吹我的胸臆。


  后来我就看到一位妇女的词藻华丽的墓志铭。这是一位贾姓妇女,死于1333年前:


  "上天所赋予她的生命是有限的,因为正如白驹过隙一样不会拖延,正如闪电一样不能驻留。岁月也到了它的来端,生命也消耗净尽。翡翠树干枯了,她永远离开了这些时日,永远冲破了这人间的苦难之网。"


  站在阿斯塔那一座接一座突起在戈壁上的古墓地上,我对这篇墓志铭沉吟再三,回味良久。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发现大量壁画、纸质文书
  • 吐鲁番洋海墓地发现3件皮囊 为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 吐鲁番将“修复”古墓中出土的1400年前皮鞋
  • 火焰山下惊见绝色睡美人
  • 吐鲁番十二木卡姆
  • 坎儿井新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