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得仓演练靖国翻子
武林,在许多人的眼中就是江湖,充满着神秘门派,演绎着飞檐走壁,夸张着不传之谜。把武林当做江湖,是武侠小说家们的演绎,充满了虚构和夸张的成分。
武林究竟是怎样的呢?清明小长假,榆中城边的小村,几位武术家,讲述了一位兰州武术家的传奇。透过这个故事,武林,并不是武侠小说中说的那样。练武术,需要数十年坚持不懈,真正的绝招往往是最简单的,门派并不是鸿沟。
这位武术家就是刘仁。刘仁字靖国,一位驰名陇原的兰州本土武术家。他从9岁开始习武,先后考入兰州农校、国立江西南昌师范学院历史系等院校。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变动,他也曾到江西、山西、河北等地拜访当地武术名家切磋学习。后来,刘仁在甘肃国术馆任教。1952年,省政府秘书长陈成义举荐刘仁到甘肃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任武术教员。1954年,全国武术表演大会上,刘仁担任甘肃武术代表队领队兼教练。刘仁独创了八闪翻,后来为纪念他专门命名为"靖国翻子".今年榆中武术界还为他举行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
这样一位武术名人,他在后学者的记忆中,留下哪些武林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位兰州本土武术家的武林传奇。
较量从炕头开始
榆中,自古就有非常强烈的尚武之风,武者辈出。刘仁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都没有见过刘仁,但关于他的故事,却听了很多。说起来,如今榆中县城学习武术的,或远或近的都和刘仁有些关系。我们也不例外。就我(蒋得仓)而言,我的师傅李生柏,他早在1961年就拜刘仁为师学习武术了。师傅在世时,曾讲过是如何跟刘仁师傅习武的一些事情。
李生柏师傅在拜刘仁为师之前,就已经学了多年武术了。他在1935年就拜榆中的老武术家陈元秀为师,学习八门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李师傅在县上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961年,刘师傅被下放回到了原籍榆中。此时,李师傅在榆中兴隆山的一家疗养院当炊事员。那时,虽然生活艰难,但社会上习武风气却非常浓厚。武术不仅是健身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防身,是保证自己不受别人欺负的手段之一。
李师傅有位邻居叫祁继功,也是个练家子,见面,总要说起刘仁武艺如何?自然,李师傅也就知道了刘仁。说的多了,李师傅就动了见面的心思。大概是1961年的秋冬时节,刘仁到了祁继功家,李师傅也正好闲了,就过去看看。到了祁继功家,炕上坐着不少人,一看都认识。
李生柏一看刘仁,个子不高,身体清瘦,相貌一般,也看不出来,有哪些过人之处。而李生柏却身材魁梧,膀大腰圆。于是,便逐一介绍起来。当介绍李生柏时,李师傅就说,我可不空捧人啊!言下之意,他要看实际能耐,说空话,那没有用,要见真章。刘仁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刘仁下了炕,一场较量也就开始了。此时,李生柏武艺不俗,一拳就奔刘仁面部而去,谁知刘仁并没有还手,只见他唰地一转,就绕到了李生柏的后面,用手在他脑勺上轻轻拍了一下,还说,这么凶啊。李生柏反应迅速,挥臂向后,正好击中刘仁。可是,李生柏却感觉到胳膊像打到了石头上一样,胳膊发麻。李生柏这才感到这位师傅真有两下子。
和李生柏比试过后,刘仁给同道们演练了一套八极拳。这才让众位拳师心服口服。李生柏对刘仁更是佩服的不得了。
这是比较真实的武林故事,和武侠小说上的截然不同。其实,在以前武术家之间的门户之见并不是如同武侠小说上写的那样如同水火。而是相互学习,各取所长。一般来说,只要是真心求教的,人家往往都会传授的。刘仁在南昌读书时,就曾向神枪李书文请教过。后来,又到河北保定学习过八门拳。再后来,他还到嵩山少林寺学习过。正是,博采众长,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鹞子穿林,一群人扑空了
在武侠小说中,绝招往往是不传之谜,而且绝招往往深奥难懂,如果不是师傅的指点,是难以掌握的。其实,越是绝招,往往越简单,就是一个窍门。在另一个方面,绝招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条件练习出来的。
刘仁有四个绝招千斤坠、铁幡杆、连环腿、鹞子穿林。鹞子穿林是他武术中最为得意的。鹞子穿林是武术套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招式。也是许多的武术人钻研探讨演练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动作组合。练习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练好鹞子穿林的人并不多。鹞子就是人们说的隼,这种鸟行动敏捷,能够袭击鸽子。武术家们受到了鹞子在林间穿行迅捷的启发,而形成一个武术势子。在武术故事的传说中,就有把高手比作鹞子的故事,如:陕西的红拳高手高三,在当时关中平原和甘肃陇南一代,人们就把他叫做鹞子高三。实际上,鹞子穿林联系身体的协调性。拳谚中有:"步不快则拳乱"的说法,就是说步法跟不上,拳就乱了。这就要利用"穿林"动作来练习步法和身体的协调合一,练习穿林的过程中,就像鹞子在林中飞跃穿行一样灵活自然,忽而上下飞转,忽而曲行穿越,灵活无比,最后使身体的运动和步法运动协调合一。据说刘仁在兰州时,经常在黄河边的树林中练鹞子穿林。
刘仁躲过李生柏一拳,就用的是鹞子穿林。后来,刘仁还展示过他高超的"穿林"绝技。有一次,榆中东湾刘仁和七八位拳师一起练习。这是个有月色的夜晚,练到十点多钟。大家到了屋里休息,刘仁说我们玩个游戏,你们把我围到中间,把灯吹灭时,就开始抓我。当灯吹灭时,众人蜂拥而上,谁知他却用灵活的身法,"穿"人而过。等再次点亮灯时,众人这才发现,他已经到了炕上。众人询问是啥招式。刘仁说,这招就叫鹞子穿林。就是要身灵步活,处绝境游刃有余。后来,李生柏在刘仁的指点下,利用兴隆山中松林密布的条件,苦练鹞子穿林。1983年8月,李生柏在兰州和来访的美国唐手道高手,进行了交流,展示了非凡的功力。
学艺被拒,自创靖国翻子
武术在练习过程中,有拳打千边,身法自然的说法,时间久了自然就形成练习者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个特点如果融合独特竞技技巧,就成了自己绝招。再往大扩展就是套路。至于,成立门派那就费劲了,要取决于多个方面。
武侠小说中,习武者能有一招绝招就能行走江湖,如果再有一套看家本领,那就成了一方名家。刘仁也不例外,刘仁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武术名家,也有他自己的看家本领。如今,甘肃武术套路中有一套"靖国翻子".这套翻子拳,就是刘仁创编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仁,就用他的字命名为靖国翻子。
说起来,靖国翻子的创编还有一段故事。最初,刘仁并没有自己创编这套翻子拳的想法。一次,他向一位姓杨的拳师请教翻子拳。翻子拳是武术套路中短小精悍的一种拳种,在众多的武术拳种中属于短打拳种,一般套路短小,有去无回,在劲力上讲究,脆、快、硬、弹在套路的组合上,上肢讲究拳快如雨,脆快一挂鞭(形容演练的动态效果像放了一挂鞭炮一样的干脆),下肢讲究飘、转、拧、赚、虚实兼顾,以腿法为主。
按照兰州人的习惯,人们称杨师傅为杨爸。刘仁就去向"杨爸"请教翻子拳。谁知,却被拒绝了。这让刘仁很无奈。人家不愿意教,怎么办呢?他越想越不爽,最后下定决心,自己也编一套翻子拳。于是,刘仁就四处走访其他的武术家,从他们的翻子拳和他自己已经掌握的其他翻子拳中,创编了一套比较独特的翻子拳。这是种武术中的组合短打,招式不少。动作的起伏却很大,主要糅合了刘仁学习到武术散手。虽然创编出了套路,但名字却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武术中的套路或者以创编者命名,或者以诞生地名命名,或者一个套路特点命名。他找杨师傅学的那套拳名叫杨八翻。刘仁创编的这套武术套路,讲究身法速度快,让人无从躲避,故名叫做八闪翻。后来,为了纪念他,就用刘仁的字改名为靖国翻子。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核心部分,它让小说家们打造了一个亦实亦虚的世界。而现实的武术家们凭着苦心专研,也留下了一段段传奇故事。
着名武术家周建睿,榆中武术家李平、李永胜在本文采写中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