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西域姻缘

时间:2014-01-03 10:11来源:天山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张骞

 

  “博望侯”张骞凿空丝绸之路的事,早已为世人所晓,而其赴西域不久的一段特殊姻缘却鲜为人知。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赴西域,寻找大月氏国商谈联络打击匈奴之事。使团出陇西,沿祁连,不久便被匈奴军俘获。匈奴军臣单于软硬兼施,迫使张骞归降。但张骞刚毅不屈,紧握旌节,受尽酷刑,坚不从命。


  于是,诡计多端的军臣单于亲自导演了一幕独特的婚庆典礼——


  昏迷不醒的张骞,由两名匈奴兵搀扶,与一位匈奴女子并排而立。兵士压着张骞的头行了礼,匈奴女子则行了跪拜大礼。


  “拜天地日月!”


  “拜大单于!”


  “拜四方宾客!”


  跪拜行礼的只有匈奴女子。


  婚典完毕,张骞被兵士拖入毡房,摔在地上……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张骞慢慢地睁开眼,发现身边是个着装鲜亮的匈奴女人,惊愕地将身子退缩到帐边,“你是?”


  “大单于让我来服侍你,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阏氏(妻子)了,你想让我怎样就怎样……”


  张骞被此举惊醒了,这是单于玩弄的招数,我绝不会如匈奴所愿。况且我在故乡已有结发之妻,岂能入这勾当?大声喝斥道:“你回去吧,告诉单于不要枉费心机!”


  那女子仍不动。


  一夜无话,两人远远地躺着,直到天亮。


  这位匈奴女子名叫乌丽娜,是匈奴谷蠡王的养女,被安排专门来监视张骞,并劝他及早归顺单于的。


  张骞躺卧在毛毡上,辗转反侧,冷静思量:如果接受了这个女人,像匈奴人一样生活,他们就有可能放松监视,就可能有逃脱的机会。背离发妻再娶匈奴女子,是失节,但若不如此,就难以逃离虎口完成西行使命,这也是失节,两种失节,孰轻孰重?掂量来,掂量去,为保“大节”,只能失“小节”了。


  乌丽娜本是牧羊人之女,因父母在一次暴风中丧生,被谷蠡王收为婢女。因她聪慧伶俐,知书达理,后又纳为养女。单于把劝降张骞的重任寄托在乌丽娜身上了。


  单于的算计落空了。张骞刚毅、英武的人格魅力,感化了乌丽娜。她“胳膊肘朝外拐了”,时时处处袒护着张骞,悉心照顾着张骞。转瞬间,仇缘化为了亲缘。这是单于、乌丽娜与张骞谁都未想到的。不久,乌丽娜生下了一个男婴,胖嘟嘟的很是健壮,张骞为其取名为勇儿,大名为张勇,其用意是再明白不过了。夫妻俩虽说日子过得艰苦,但心诚意笃的感情,将两个陌路异族的人扭结得分外紧密。乌丽娜小心而又机智地应对着单于的盘查,而张骞无时不在等待逃离樊笼的机会。眼看着小张勇8岁了,张骞怎不急呢!


  公元前128年,即大汉元朔元年。汉武帝三战匈奴,军臣单于疲于应付,机会终于来了。


  张骞要带乌丽娜、勇儿同堂邑父几个部下逃走。


  “不,我不走,勇儿也不走。”乌丽娜的口气不容置疑。


  “我们死也要死在一块儿,我怎能忍心把你们母子抛下不管?”


  乌丽娜说:“夫君,这十年你日夜思念的是什么?是大汉天子的重托呀!你一定要逃出匈奴,我和勇儿留下,一可不连累大家,二可设法拖住单于追兵。”


  “不行!你们会很危险的!”张骞急得直跺脚。


  “放心去吧,有我在,我们的儿子一定会活下来。”


  一席话让张骞热泪盈眶。他忽然觉得,乌丽娜对他太重要了。


  “万一我死了……”乌丽娜说着告别的话,“不,你不能死!一定要活着!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接你和勇儿,回汉朝,回长安……”


  张骞一干人马终于逃脱,继续朝西奔去。


  公元前127年春夏之际,张骞来到了疏勒国,看到此地人早已不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操持农商,巴扎殷盛,城廓繁荣,各色人等,川流不息。让他惊异的是疏勒人皆六指,“上自君臣,下至百姓,无一例外”.


  到达大月氏国时,已时过境迁,该国生计安定,君臣不愿再与匈奴交锋了。张骞未能完成西行使命,便整装东返。不料,沿途又被匈奴伏军抓获。


  张骞浑身伤痕,被匈奴兵押到了乌丽娜身边,一家三口算是团聚了。但对张骞的看管越发严厉。


  真是苍天有眼,军臣单于一病不起,很快就驾崩了。众王爷觊觎汗位,内乱迭起,连监视张骞的士卒也跑得无踪无影。


  乌丽娜抢先发话:“夫君,赶快收拾收拾,我们带着勇儿逃吧,就去长安!”


  张骞的结发妻子李月梅苦苦等候丈夫归来,这一等就是13年。但她还是没有等到张骞归来。


  就在张骞、乌丽娜、堂邑父三人越过长城的那一天,李月梅离开了人间,枕头边还放着一双为张骞做好的布鞋。


  读者可能注意到了,东返的三人中为什么没有勇儿?


  勇儿在逃跑中患病高烧不断,后有匈奴追兵,一位叫忽尔干的小当户说道:“张大人,你若信得过我,就把孩子交给我,我隐姓埋名,也要把勇儿抚养大,将来一定给你们送回长安!”


  “那就拜托了!拜托了!”张骞伏地跪谢。


  这一走就是6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发起七战匈奴之役。张骞正领一支人马于胡杨林中,一小校前来禀报:“有两名匈奴探子被抓。”


  “押上来!”张骞命道。


  两位匈奴牧民装束的一老一少,端立于张骞面前,细细地打量。老者让小牧人从怀中掏出一尊祭天金人小像,“张大人,你看我是谁?”他又指着小牧人,“他是谁?”


  “你是忽尔干?哎呀,这不是我的勇儿吗!”


  “阿爸!”张勇扑到父亲怀中……


  从此,乌丽娜在长安过上了中原人的定居生活,很快入乡随俗,孝敬公婆,相父教子,家庭和睦,成就了一段佳话。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启示
  • 破解古文字是研究西域文化金钥匙
  • 金城关
  • 龟兹之迷
  • 西域先民的木雕葬俗
  • 张骞的西域姻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