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皇娘娘台的千年沧桑

时间:2014-10-25 08:30来源:大西北网-甘肃广播电视报 作者:李元辉 点击: 载入中...

武威皇娘娘台

 

    武威皇娘娘台,又称窦融台、尹夫人台、刘林台,遗址在今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皇台村皇台集团后首,原台址业已不存。武威皇娘娘台的历史要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初,千年而下,单从它的名称变迁中就充满了诸多历史传奇。


    一


    皇娘娘台的前身为东汉窦融台。相传东汉初,窦融驻守河西期间,曾令军民在武威城西用土夯筑了一座点将台,用以训练兵马,后来窦融离开武威后,当地人民将此点将台称之为窦融台。


    窦融(前16-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人。更始时因大司马赵萌推荐,窦融执掌张掖属国都尉一职。公元25年更始帝失败后,天下大乱,窦融由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统领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金城五郡,保境安民。


    窦融在河西采取了比较宽和的政策,“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使河西一带成为一个比较富庶与安宁的地区,特别是姑臧(武威)更为富饶。《后汉书》说:“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贷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为了保卫河西安宁,窦融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在平日“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辄破之。”为保障社会安定创造了良好条件,估计就在那时,窦融在武威调集军民夯筑了那座着名的点将台。


    刘秀称帝后的第五年夏,即公元29年,窦融遣长史刘钧向刘秀奉书献马,表示愿意归附,刘秀大喜,赐给窦融玺书,授窦融为凉州牧,窦融从此归附东汉王朝。公元32年,窦融率五郡太守及西北少数民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刘秀大军会师,共同击败天水隗嚣叛军,因功封为安丰侯。


    公元36年刘秀平定甘肃、四川后,下诏让窦融与五郡太守奏事京师,窦融从此离开了他生活了十几年的河西,前去洛阳,被刘秀拜为冀州牧,大司空、代行卫尉事﹐兼领将作大匠。在他离开武威后,当地人民为了怀念他的功德,遂将其指挥夯筑的点将台称之为窦融台,并在台旁立《窦公台碑》,以歌功颂德。由于时过境迁,年代久远,该碑早已亡佚。


    二


    东晋十六国时期,窦融台又被称为尹夫人台,原因就是西凉国王李暠之妻、西凉昭武皇后尹夫人曾经在此台上居住过17年。


    尹夫人(363~437),冀县(今甘谷县)人,大姓尹文之女,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是西凉国王李暠的妻子,名号西凉昭武皇后。她姿质秀丽,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初嫁扶风(今陕西泾阳)仕宦马元正,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在李暠创建西凉大业的过程中,她出谋划策,成为李暠的得力助手。公元400年,李暠建立西凉政权,都酒泉,立尹氏为王后,共同参与朝政,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


    417年二月,李暠去世,其子李歆继位,尹氏被尊为太后。420年,李歆闻沮渠蒙逊南伐秃发傉檀,将攻张掖,尹氏和众大臣极力劝阻,李歆一意孤行,听不进去,遂率步骑三万东伐,最终兵败于蓼泉,李歆为蒙逊所害,西凉遂亡。


    国破家亡之后,尹夫人和部分家人被掳于姑臧(武威)。由于尹夫人身份特殊,沮渠蒙逊以礼相待,召见并慰劳尹夫人,并在武威窦融台上为她修建了房子,供其居住,实质上是将尹夫人软禁于窦融台。尹夫人从此一心皈依佛教,终日诵经念佛,不问尘事。从那时起,窦融台就被称为尹夫人台,又由于尹夫人此前为西凉昭武皇后,民间亦将此台俗称为“皇娘娘台”.


    后来,沮渠蒙逊还为自己的儿子沮渠牧犍娶尹夫人的女儿李敬受做了妻子。433年,沮渠蒙逊死后,沮渠牧犍继承了北凉王位,尹太后的女儿被封为王后。但好景不长,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为妻,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敬受王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李敬受征得母亲尹夫人的同意后,上书沮渠牧犍,辞去王后位。迫于形势,沮渠牧犍只好废黜王后李敬受,下诏将李敬受和尹太后从国都姑臧(武威)迁回到酒泉。就这样,年过70岁的尹夫人走下窦融台,与女儿李敬受离开武威,长途跋涉,移居酒泉。


    母女二人,一位昔日是西凉皇后,一位曾经是北凉王后,从420年被软禁于窦融台算起,她们在武威整整生活了17年,此刻虽获自由,但心中凄凉自知。到酒泉之后,郁郁寡欢的女儿李敬受就去世,尹夫人又潜奔伊吾(今安西),和先前逃亡到那里的孙子李宝会合,由于年老体弱,再加上长途跋涉,到伊吾后尹夫人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就此走完了她一半是辉煌,一半是凄惨的七十五载人生。


    618年,大唐王朝建立。由于西凉王李暠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又是李暠的七世孙,李渊在追念祖先的过程中,对李暠之妻尹夫人也格外尊崇,由于尹夫人信佛,便在尹夫人曾经居住过的武威窦融台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大寺院,起名叫“尹台寺”,以示对尹夫人的怀念。唐代诗人岑参曾登临尹台寺,并作了《登凉州尹台寺》诗:“胡地三月半,犁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描绘了武威尹夫人台及尹台寺当年的情景。


    三


    唐末,凉州陷于吐蕃,而后几百年又先后在西夏、蒙古的统治之下,历经战乱,往日香火旺盛的尹台寺毁于战火,雄伟高大的尹夫人台也变得颓败不堪。


    至明初,由于一次战争,尹夫人台又改名为刘林台。明洪武十年(1377)春,蒙古残元势力首领也先帖木儿率兵进犯凉州,凉州百户刘林率部防守,刘林身先士卒,出城与敌激战,后战死尹夫人台下。凉州百姓敬仰他为国家民族舍生忘死的精神,于是把尹夫人台称为刘林台,以示纪念。对此《明史》有确切记载:“凉州卫百户刘林戍凉州,也先帖木儿叛,战死。边人壮之,名其所居窦融台为刘林台。”《大明一统志》也有记述:“刘林台,在凉州卫治西北五里,相传汉窦融所筑,旧名窦融台。本朝洪武初,百户刘林战死城下,人皆重其忠节,因改今名。”


    到了清代,一度曾将尹夫人台讹为女娲台,在台上塑女娲像朝拜,乾隆《武威县志》也说:“女娲台,即刘林台,城西北五里。”为此,生活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武威籍学者张澍(1776-1847)严加考据后,曾为其正名,他在《偕何梅生登窦融台(今塑女娲像,号皇娘娘台)》一诗中就写道:“东汉周公控制凉,高台今却说娲皇。河西五郡眉毫下,陇右万山衿带旁。烽火不惊驼鸟乐,林泉有趣马兰香。归来共把蒲桃盏,也割祁连日及羊。”


    清末,武威籍学者李于锴(1862-1923)曾撰《尹夫人台碑》,在碑文中说:“今榱桷虽頽,堂皇自昔。停云在望,重披岑参之诗;高台未倾,莫误窦融之迹。”说明在当时,台上之建筑虽已颓废,但土台尚未完全倒塌。作者原拟将碑文刻石竖于台上,后因故未果。


    1927年武威大地震后,台上建筑全部被毁,皇娘娘台也变得残缺不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平田整地等生产建设过程中,本就残垣断壁的土台被拆毁,夷为平地。1985年,在皇娘娘台遗址南边建起甘肃皇台曲酒厂(今皇台集团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皇台酒厂在厂内重新修建了尹台寺,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告慰吧。


    皇娘娘台历经约两千年的沧海桑田,经过了无数历史变迁,最终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但它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永远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参考资料:《后汉书》《晋书》《魏书》《明史》《十六国春秋别本》《武威通志》《武威金石录》《凉州府志备考》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翰墨古韵:汉代“文房四宝”
  • 翰墨古韵:汉代“文房四宝”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