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失落历史的回归

时间:2016-08-01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著述汉唐 拾遗补漏


    编者在67万字的《大汉雪耻》中详述了西汉抗击匈奴的庆阳五位名将,除傅介子外,其他名将均为庆阳人所鲜知。可惜未能考证出李息、甘延寿为庆城何地人氏。在《史记》的原始文献中,司马迁专为李息立传,从留下的只言片语中透视出文韬武略熟读兵法的谋将李息,随汉武帝大舅子马奴出身的卫青征战,每次都打胜仗。有人说卫青打胜仗是靠运气好,其实卫青的好运气就是他遇到了不善张扬的庆阳人李息。李息的谋略,成就了卫青的飞黄腾达,使卫青成为千古名将。武帝当时最忌讳的就是谋将李息和勇将李广,可怜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终生未能封侯,愤而自杀。


    最初抗击匈奴的战场,随同卫青打胜仗的搭档李息、公孙敖、公孙贺三位都是庆阳人氏(公孙氏世居古义渠,今属宁县中村乡孙安村)。史书称公孙敖、公孙贺的祖先是胡人,但他们却实实在在是庆阳的华夏土着遗民。公孙贺的父亲公孙昆邪很有文才,着书十余篇,精通古往典章朝仪,曾助太史令司马谈整理古史书稿,甚得窦太后与汉景帝器重。如此看两位公孙将军便是书香门第,从他们堂兄弟与李息的文化素养看,西汉年间的北地郡真可谓人杰地灵。


    晚于李息40年的傅介子西域斩楼兰,晚于傅介子40年的甘延寿远赴西亚诛灭西匈奴,晚于甘延寿130年的东汉车骑将军窦宪(第一代豳国君窦重66世孙)扫灭匈奴政权,将匈奴残部逐往欧洲,改变了世界历史格局,成为名载世界史册的中国名将。兰州人把李息的大型雕像,屹立在西固文化公园。庆阳市可否向贫困县静宁建立“成纪文化城”那样在西峰建立庆阳文化城,让远古先民华胥氏、伏羲、盘古、轩辕氏黄帝、神农氏后土、夸父等人文祖先与抗匈名将李息、公孙敖、公孙贺、傅介子、甘延寿等英雄人物回归故里,让庆阳乡民了解自己家园昔日的辉煌。


    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实施之初,编者《上古庆阳》一书在夏红民副省长与庆阳市黄正军、左江华、窦亚平等各级领导及李中立、于俊德、包国宪、余振东等学者的支持下出版问世,特别是原庆阳地委副秘书长王钊林老师鼓励编者继承于俊德教授焚膏继晷的精神,为庆阳失落的历史文化回归大声疾呼,并希望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把庆阳华夏文明历史遗址的研究确认,列为省市社科研究项目。


    人文研究 重在本源


    人文研究近三年在中华大地上来了一个大转折。首先是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中,把人文始祖由东部指向了西部的陇东南;二是夏红民副省长主持拍摄的《黄土大塬》,按考古史实把史书中的炎黄部落由中原搬回到了黄土高原腹地的庆阳;三是编者出版的《上古庆阳》中把人类文明的源头定位庆阳市的华池。


    王三运书记、夏红民省长与编者分别在兰州、庆阳、西安三地不谋而合做了同一件事--人文始祖地域文化的定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编者在此有失谦恭,把自己吹大了,因为这是编者做了16年的寻祖大梦。


    2000年,编者葬埋了父母,卖掉了西峰的住房,洒泪告别故土,开始了十余年的寻祖梦。先是寻找史书对窦氏的谬误原因,因何而弄错始祖的发祥地?特别是《魏书》因何而颠倒黑白?面对浩瀚如山的古史籍,不可留下贻误后世的大错。编者如同一个拾荒者,到全国各地图书馆寻找与古豳国和窦姓相关的地方文献。窦氏古豳国史料有“依山掘窦(窑洞),拓荒务农,驯化六畜,粟以麦豆”的记载。夏代雍州的北地是否有“麦”存在?因为周先祖公刘在庆阳的重大影响,早于公刘500年的窦重是否在庆阳拓荒务农?作为在科技界工作30年的编者,不敢妄言。在全国行程十余万公里,截止2006年,从东夷莱麦追溯到华池燕麦山的华胥氏,当把华夏文明的源头锁定在故乡庆阳时,编者兴奋异常。


    2009年编者出版了百余万字的《中华窦氏四千年》,并获得“第三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优秀谱牒奖”.更正了史书对窦史的谬撰、误笔和遗漏,还原了窦姓的繁衍轮廓。这也算是编者第一阶段寻祖梦的圆满完成。接着开始了华夏人祖踪迹的追寻大梦,编者陆陆续续搜捕到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关于华胥氏繁衍于华池的考证信息。那么,上古时代的华胥氏在华池、庆阳她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编者对庆阳境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反复搜索,发现在华池与环县境内同时有玄女城,环县卢湾乡附近的白马城原名又叫“玄天山”,与华池“玄天圣母”山近似,华池县有太古塬、华氏山这些反映上古时代的地名;又根据葫芦河、葫芦城、西葫芦河,排列出了华胥氏1.02万年至9800年前在庆阳的活动区域,又根据古地名、古文字对华胥氏在庆阳的早期文明进行了分析研究,破解出第十代华胥氏及女娲的名字,寻找到了环江沮水之名的来源及其丢失原因,排列出了伏羲氏从庆阳到天水的迁徙路线。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史,把三皇五帝万年以来至4000年前的发展脉络与泾渭流域的旧新石器遗址,进行了反复排查研究。


    对于逝去的岁月,我们只能根据史书提供的结果与庆阳存在文化现象去寻找他们生活的过程。编者从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演进史迹,证实了甘肃不仅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人文历史的源头,从而肯定了我们必须寻找出华胥氏及伏羲家族在庆阳的生产生活与所处的地域轮廓及其本源文化。编者对自己锁定的华池人文圣母的源头,信心百倍,毫不气馁,对全国各地图书馆保存的地方文献进行检索,捕捉华夏大地上的所有人文信息,首先完成了《上古庆阳》一书,成为编者对华夏始祖历史研究的第一步,作为编者对庆阳大地的回报!


    《上古庆阳》向世人提供了三个人文信息,那就是庆阳有超万年的农业文化历史,有超万年的养蚕历史,有超万年的人类生育文明历史。庆阳市的香包民俗文化节与农耕文化节已经开始了对前两项文明的渊源研究。


    人类生育文明是农业起始与养蚕起始的基础,农业与养蚕是生育文明的结果。以余振东先生《庆阳香包》为代表的养蚕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从民俗学的角度解说了庆阳深厚的历史沉淀,指出了庆阳乃华夏民族诞生的摇篮地。《庆阳香包》是庆阳古文化研究的《山海经》,它所溶涵的文化信息是多方面的。庆阳的养蚕文化,应该是丝路文化的先声,乃丝路赞歌的序曲。


    人类生育文明是始祖文化的前夜,是始祖文化诞生的基础。几十万年的母系氏族社会,华胥氏是第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从华池的华胥氏部落开始避免同族婚配。在此之前的燧人弇兹氏部落,她们就已摈弃了同族乱婚,确定了同辈婚。后来她们发现亲族婚配人口素质退化,这时候正是王大有所说的弇兹氏发现天道,创建《河图》《洛书》的时代。有史料说华胥氏十代避免近亲交配而生伏羲。用现代科学的名词去解说,就是异地杂交优势,大约是华胥且想实验这个推想,而向南走了很远,与雷泽公神交,而生伏羲,果然智慧超常。


    华胥氏的婚姻法规应该是十分严酷的。起先的同辈婚,凡是有性欲望者都有性行为的机会。而华胥氏的婚姻族规,剥夺了葫芦先民的性自由。人们如同生物界的蜜蜂,只有蜂王与雄蜂有性的机会,千千万万的工蜂只是辛勤的酿蜜者。


    从当前的史料看,那时庆阳境内可供华胥氏通婚的只有环江的允姓与蒲水的婼姓,异地通婚不是所有先民都有条件走婚,而是先民中的优秀分子。在一定的季节,由女首领带领本部优秀男子,到另一部落走婚,接受对方首领的安排,或者对方女人的挑选。对方也选派男子,到葫芦部落走婚。这其间有多少葫芦先民处于性饥渴的难耐困境,违规者则可能被处死。


    由于华胥氏部落条件优裕,对方男子留居不归,于是华胥氏开始了对偶婚,接受对方入赘葫芦部落。这是人类婚姻的又一进步,但这种婚姻关系很不稳定。传说华胥且在合水胥妵山,从伏羲女娲开始男婚女嫁。华夏先民留下的玄圣山遗址、胥妵山遗址及卧龙台的传说历史与静宁伏羲传说及天水伏羲文化构成了人类文明的起始轮廓。


    这些传说只是参考有些古代民族的风俗沿袭,对原始时代人类生育文明的推想。为什么没有经历过儒家文化教育的西南少数民族会有伏羲与葫芦文化的传说,也许他们就是夏商时代由白龙江进入西蜀的白马族后代或者越国流向西南的大禹后代。他们都是源自庆阳的轩辕氏白马后代,以此证明了儒家文化对华夏历史的扭曲。目前可供我们研究参考的文化资源有六:一是《山海经》的破译,二是在全国范围内200余处旧石器和7000余处新石器文化的研究;三是数万古文字原始符号的破解,四是原始先民生活地域的古地名研究,五是古老民族的民俗研究,六是民间传说与神话研究,女娲造人即是其传说之一。在人文历史研究中,必须破除盘古开天地的混沌宇宙观,让有些学者眼中几百万年前的盘古,回到陇东南的人文初祖行列。庆阳神话即是人祖的传说历史,盘古并非神人,而是庆阳的上古人祖,他的后裔盘古氏随伏羲政权东迁,大江南北都有盘古族的文化遗迹。随同伏羲氏东迁的部落不仅有盘古氏,还有华胥氏的太阳部落、太白部落。人类生育研究属于人类传承学的范畴,这是庆阳学者未来地域文化研究的课题之一。她所揭示的是上古时代人类的起源契机与发展过程、演进规律,主要包涵华夏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环境的变迁、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国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制度基础等等。


    编者对庆阳的农耕研究,始于2006年,早于庆阳市的农耕文化节三年。1984年是多数中国人经历的第一个甲子年,编者出于对古文化的好奇,又想寻找自己窦姓的来源,后来编者发现二十四史有很多与史实不符的谬误,尤其是上古史有严重缺失。在窦氏资料中有出自古豳国的记载,加之《山海经》中又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庆阳上古文化信息。


    编者在对自己的姓氏研究中,发现庆阳竟有近万年的姓氏繁衍。今日的巨姓出自华胥且的“且”,原始读音作“渠”,演变中取“渠”中之“巨”,但其读音仍然作“渠”.如今上了年龄的老人仍然称西峰的巨家塬,叫“趣家塬”;宁县宇村庙的于姓,其祖先本是和黄帝论道的俞跗,演变为“宇”,后人取其“于”,其渊源在6500年之前。还有黄帝族的公孙姓,在演变中取单姓为“孙”姓,在6000年以上。另有夏姓、禹姓、余姓、莘(辛)、窦姓等出自夏后氏的4000年姓氏。庆阳傅氏是传承2000余年的望族,留下了厚重的家族文化。唐玄宗的长子庆王李琮的后代,因吐蕃入境,流向庆阳前塬地区,繁衍成十八大支,自称十八户李家,约占庆阳李姓的百分之二十。庆城抗匈名将李息,大约是庆阳最早的李姓。因此说庆阳姓氏文化的沉淀,有极深的历史渊源。全国大多数市县都有姓氏文化研究会,庆阳又有一批姓氏文化研究的资深学者,更应该健全这个民间研究社团,开展地方历史研究的寻根文化。


    编者在完成窦史资料收集后,又用近十年的时间,一口气对黄河流域的古文化,进行了迂回往返地研究考察,又一股脑儿的把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与庆阳相关的史实罗列在《上古庆阳》中。以告诉乡人我们的黄土家园,昔日的辉煌不亚于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长安,它所沉淀的历史是任何一个地级市都无法比拟的,完全可称华夏天下第一市。


    据微信窦史主编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西汉合骑侯公孙敖是咱庆阳名人
  • 西汉合骑侯公孙敖是咱庆阳名人
  • 芈月与庆阳宁县
  • 芈月与庆阳宁县
  • 庆阳失落历史的回归
  • 庆阳:甘肃境内的秦直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