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去世七年才入土(2)

时间:2013-03-25 15:00来源:《老照片》 作者:杨潜 点击: 载入中...

 


吴佩孚晚年(逝世前一年寿辰时所摄)。资料图片


  伪南京政府下半旗  北平全城寺院诵经


  大殓定于12月5日下午举行,由其子吴道时等亲属四人将遗体移入棺内。盛殓吴氏遗体的是一具老金丝楠木棺,为万益祥木厂所制作的一流大棺,标价1.1万元。该号老板久慕吴氏为人,只收取7500 元成本费。殉殓之物因吴佩孚留有遗嘱,仅为一些勋章、纪念章及包金制钱数枚等物,无值钱的珍宝古玩。
 

  12月6日为吴氏“接三”之日,接三为人死之初祭、殓后之大典,伪南京政府通令各省下半旗致哀,并派议政委员会委员长汤尔和亲至吴宅致祭。当日,什锦花园胡同一带车水马龙,政界新贵、各方名流接踵而至,赴吴宅吊祭,加上吴佩孚的亲朋故旧、昔日袍泽,约千人之众。当日下午,日本华北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多田中将竟到吴宅致祭。


  当日举办的度亡道场所用僧道之多,为民国以来的大人物丧事中所罕见。灵棚内高悬红、黄、蓝、紫、青各色经幡四十幢,共十棚经,僧道人数达百余众。乐队亦有数班,整日参与演奏。


  下午6 时“接三”,先举行家祭,其子吴道时主持行礼。祭礼毕,来宾齐向灵位三鞠躬,即行“送三”。送三的行列延绵数里,东四一带,万人空巷,交通为之阻隔。“送三”行列出什锦花园东口向南,经东四北大街折向西行,至隆福寺神路街焚化车轿等冥器,香火缭绕,哭声震天。为吴氏办的“迎三送路”,场面之大,景况之盛,可谓近世无匹。


  在治丧期间,北平各大寺院的法师、高僧,轮流诵经,时称“送经忏”,逢“七”在夜间加放“焰口”(向恶鬼施食的一种超度法事)。


  抗日战争所阻 灵柩停厝七年


  1940年1月21日,重庆国民政府先于吴佩孚移灵之日举办了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挽联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丁惟汾、于右任、孔祥熙、叶楚伧、朱家骅、何应钦、陈立夫等军政要人,以及各机关团体代表二百多人出席,由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致悼辞。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追悼会上诙谐地说:“自从我们吴姓出了一个大汉奸吴三桂,近三百年来,姓吴的人都没脸见人。如今好了,吴姓出了一位大忠烈吴佩孚,我们的脸上可大有光彩了!”


  1940年1月24日,吴氏灵柩举殡,为民国以来北平最大规模的出殡。由64名杠夫肩抬盛殓吴氏遗体的金丝楠灵柩,灵柩两侧各系300尺长(约100米)的白练,由送殡人牵引,缓缓行进。移灵所经线路由社会各界设立祭棚11座,路祭桌、茶桌鳞次栉比,难以数计。灵柩上午出什锦花园胡同东口,殡列经东四、灯市口、王府井、东长安街、天安门、西长安街、西单北大街、缸瓦市、西四南大街,向东经西安门外大街、西安门内大街、文津街,跨北海御河桥,经北海前门,进景山西街,经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外大街、鼓楼西大街、旧鼓楼大街,进大石桥胡同拈花寺时,已是夕阳西下。吴佩孚生前客居北平,未置茔地。身后之事,是日后归葬蓬莱祖茔,还是在北平择地安葬,尚未定论。吴遽然去世,暂在拈花寺东跨院(原为寺内菜园),借地建造三间大顶殿式房屋,命名“武圣祠”,以停放吴氏灵柩。未曾料,因抗日战争之故,吴佩孚的灵柩在拈花寺停厝近七年之久。


  直到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认为“故吴上将军佩孚,于沦陷期间,忠贞不屈,大节凛然,为国殒殁。为表彰忠烈,追赠陆军一级上将衔”。拨发治丧费1万元,并以“故旧袍泽”及“平市各界”名义发起公葬,旋即组成以孔祥熙、李宗仁为主任委员的“蓬莱吴上将军营葬委员会”,1946年12月16日举行盛大的安葬仪式,将这位民国风云人物安葬于玉泉山西麓私家墓地。国土重光,吴佩孚也终于入土为安了。


  当时,吴佩孚公葬的事宜,北平的各大报馆均发布了启事,一时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有的市民很是羡慕吴氏的身后哀荣:“日本人占北平时,吴大帅就大办了丧事,现在中央(国民政府)又给他办一次,大帅这辈子真倒是干着(没白活)啦!”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努尔哈赤在去世前为何不立多尔衮为继承人
  • 明亡后为何“假朱三太子”频现?
  • 民国总统多节俭?中秋全家饿一天!
  • 吴佩孚嫖妓要求打折反遭羞辱
  • 建国初小商贩发死人财:斯大林去世哄抬花圈价
  • 孙中山长孙的珍藏记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