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能力退化引热议 专家:并非汉字独有

时间:2013-08-28 08:42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怀宗 点击: 载入中...

 

  现在的网络时代,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越来越成为很多人担忧的问题,提笔忘字几乎成为大多数人们普遍的尴尬,当原本流畅的书写在笔尖逐渐变得艰涩的时候,这种担忧反复地被人们提起。


  不过,汉字书写的尴尬正在被更多传播机构所重视,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暑假期间,两档汉字听写节目走红,这两档把"听写课"搬上电视并进行PK式测验的节目,一档是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另一档则是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


  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的走红,不仅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和网友参与,也使得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时,随机选取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团",当"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像"间歇"、"熨帖"、"黏稠"等词,正确率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而《汉字英雄》则在节目中推出汉字的"千人知晓率",据该节目显示,"脱臼"中"臼"字的"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中"舂"字的"千人知晓率"也仅为20%.


  那么,书写能力的退化是否只是汉字独有的呢?汉字听写节目的走红又说明了什么?对此,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提笔忘字的背后,揭示的是关于文字书写背后更多更复杂的内容,数字技术的发展,专业化、领域化的细密分工等。电视听写节目,实际上是在传统和现代断裂的地方,寻找游戏的题材和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能够大而化之。在更多的传统和现代断裂领域中,这样的游戏是有意义的。"

 

 

  书写能力的背后

 


  随着时代的进步,汉字书写能力的普遍性衰退,越来越值得关注和重视,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书写能力的争论一直都有……但是从现代性的角度看,工具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字的书写越来越工具化,也是现代性使然,使用越来越简单,使用者越来越普遍,这当然也有它的道理。


  北京晨报:汉字听写节目的走红,引起了许多人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思考和担忧,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担忧和思考的呢?


  李河:随着时代的进步,汉字书写能力的普遍性衰退,越来越值得关注和重视,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书写能力的争论一直都有,比如繁简体之争,繁体转为简化字,本身就是因为书写不便。所以,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最好别改。但是从现代性的角度看,工具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字的书写越来越工具化,也是现代性使然,使用越来越简单,使用者越来越普遍,这当然也有它的道理。


  北京晨报:提笔忘字的现象再一次被人们反复提起,您认为提笔忘字意味着什么?


  李河:提笔忘字的现象,提示了很多文字书写中复杂的内容,它的原因,比如说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直接书写变成了间接书写,以前拿只笔在纸上写字,这是直接书写,简化字的使用其实也正是为了直接书写的方便。现在键盘输入,只要会几个特定的字母或者符号就可以书写,甚至文盲也因此可以发短信了,这是一种间接书写。可以看到的是,间接书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的普及率、方便程度有目共睹,这和人性中趋乐避苦的本性有关。当然,提笔忘字不仅是书写技术的原因,现代化的分工越来越严密,人们越来越多地被限制在专业的领域中,而文字所提供的则是普遍性的需求,所以,分工也会造成提笔忘字,一个文学家,要让他写一大堆物理学的专业名词,恐怕不容易,反之亦然。


  李河:如何拯救汉字书写


  据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从笔到电脑,汉字的书写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化,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逐渐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输入法的时代中,汉字的书写究竟何去何从?曾经有人大代表建议大力提倡"全民写汉字"、"全民学书法",并设置从"应用级"到"艺术表现级"的书写考级系统。汉字的书写能力是否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拯救汉字书写问题呢?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表示:"我们大家现在可以预见的是,不太遥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表现出一些普遍的共性--即认识汉字、受过汉字书写的训练,但却更多地依赖间接书写。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书写的变化会越来越快,所以,重点在于,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裂缝之中,找到维系文化的纽带,让我们的文化生态稳定而绵长地延续下去。"

 

 

  汉字的焦虑

 


  书写方式变化带来的副作用,首先就是短期内的遗忘,间接书写是一种简单化的书写,简单化往往也等于傻瓜化,就好像照相机一样,技术越发达,文字的录入方式就会越简单,而简单化在短期内必然会造成大量的遗忘……


  北京晨报:很多人对提笔忘字的现象表示担忧,您也提到书写方式变化带来的副作用,您认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李河:书写方式变化带来的副作用,首先就是短期内的遗忘,间接书写是一种简单化的书写,简单化往往也等于傻瓜化,就好像照相机一样,技术越发达,文字的录入方式就会越简单,而简单化在短期内必然会造成大量的遗忘,很多人会提笔忘字,遗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北京晨报:还会有长期的副作用吗?


  李河:长远来看,它会带来传统维护者的焦虑。文字是语言遗产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历史演变中最慢的部分,在历时性语言学中,数千年保持整体形态稳定的语言文字,汉字是独一份,所以,汉字的使用者,在这一方面焦虑尤甚。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焦虑,比如文字本身带来的,在前现代知识不普及的时代,书写是少数人的特权,知识往往等同于权力,而现代文字工具化之后,由于掌握知识、掌握书写能力所带来的特殊权力在消解,这也是引起焦虑的原因之一。

 

 

  传统和现代性的冲突

 


  过去我们常说三代人的记忆,一个人从小到老经历过的事情当中,依旧还能看到上辈人曾经经历过的印迹,这就是传统时代留下的印迹。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要说三代人的记忆,就是3个月的记忆,有时候都会很难留下些什么。


  北京晨报:许多网友都在网上表示,对自己的提笔忘字很是懊恼和惭愧。对于他们的这种感受,您是怎么看的呢?


  李河:人的习惯有连续性,过快地变化、过于频繁地打破,都会给人带来不稳定感,害怕在太快的变化中失去把握和控制。其实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控制和发展并行的过程,发展要处于控制之中,不受控制的发展可能会导致难以预测的结果。所以,涉及传统的问题,应该重点关注。


  北京晨报: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变化剧烈的社会,您是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关系的呢?


  李河:传统和现代性的冲突,深刻地表现在提笔忘字的现象之中。但这种冲突并不止于书写问题,在很多领域都有表现,比如生活方式。过去我们常说三代人的记忆,一个人从小到老经历过的事情当中,依旧还能看到上辈人曾经经历过的印迹,这就是传统时代留下的印迹。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要说三代人的记忆,就是3个月的记忆,有时候都会很难留下些什么。在许多现代人的头脑中,3个月前的事情早已消失了。


  北京晨报: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变化的呢?


  李河:技术发展的过快,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事情,得到的越快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快越多。这里面有一个底线,当失去的东西可能危害到人的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生存本身的时候,那么就必须要相当谨慎。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科技快速发展的数百年之中,也只有近六七十年,才出现了单项技术影响到人类整体的休咎祸福的现象,比如克隆、转基因等。

 

 

  没有两全的事情

 


  任何一种工具、方式等的诞生,都是一整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可能只要果实不要枝干根系的,如同嫁接,并不是所有植物都能互相嫁接,文化领域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外专家呼吁:摩梭文化不应被贴上“原始”标签
  • 专家“把脉”语文阅读:好书是孩子人生金矿
  • 专家:文物保护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 专家:保护文物是利用的前提 利用是保护的途径
  • 普通话与方言如何相得益彰
  • “专家”为何“群攻”莫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