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瓜传播看三条丝绸之路的交互作用

时间:2012-06-20 10:45来源:中国知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本文涉及的丝绸之路,包括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即惯常所说的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向西至河西走廊,再进入中亚沙漠地带,沿着间断的片片绿洲,直到小亚细亚。这条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其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 (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汉代开辟 )。西段是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唐代开辟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使这条国际通道被基本打通。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 ”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草原丝绸之路,也叫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乌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汇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和福建的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广义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外部世界交流与贸易的古老通道。商船和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返程时,则带来外国的稀有动物和鸟类、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其中,植物的传入数量最多,影响也最为深远。一般说来,我们今天经常食用的植物中,凡是带“西”“胡”“番”者,都是从丝绸之路传入。本文讨论的线索,是西瓜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的传播。
 

一、西瓜的原产与传播


西瓜 (Citullus vulgaris) (watermelon) ,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一种世界性园艺作物。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被广泛种植,据联合国 FAO统计,西瓜在世界 10大果品中名列第 5,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西瓜的年播种面积 3 330万亩,年产量 5 386万吨,占世界西瓜栽培面积及总产量的 60%,均居世界首位。


西瓜在中国的传播,公认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 》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考究西瓜的史料及相关考古证据即会发现,草原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在西瓜的传播中均有作用。此项结论证实三条丝绸之路的交互作用,也勾勒出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联通的立体框架。


西瓜原产于干旱的非洲热带撒哈拉沙漠。时至今日,西瓜的外形和性状,依然带着沙漠植物的明显特征。多而壮的须根,为了深深扎入沙土汲取营养和水分;平铺地面的长长茎蔓,有深裂的条形叶子,为了防御大风的侵袭。蜡质的叶片,在干旱的荒漠环境里可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另外,西瓜畏寒,喜昼夜温差大,喜高温干燥气候 ———都是撒哈拉沙漠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


植物学家从南非卡拉哈里半沙漠地区找到了现存的野生西瓜。笔者从中国西瓜博物馆看到了野生西瓜的照片,明显看出野生与培育之差异。经过四千多年的栽培,西瓜已经有了大量不同的品种,仅中国西瓜,就有新疆的鄯善红心西瓜、甘肃兰州蜜瓜、北京黄村的京九瓜、山东德州的喇嘛瓜、河南开封的花皮瓜、河南中牟西瓜、安徽的凤阳瓜、江苏的苏蜜瓜、浙江的浜瓜、海南黑美人西瓜 ……。早在四千多年前,利比亚人、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传入小亚细亚地区,再经两条线路向东西方传播。一条经地中海沿岸向西,据康普顿的《新世纪百科全书与参考集成 》,在中世纪早期,非洲伊斯兰教徒把西瓜种籽携带到欧洲。大约13世纪时,欧洲人已栽种并食用西瓜了。西瓜的英文名称 W etermelon,最早出现于公元 1615年,意为“水瓜 ”,确实颇为贴切。十九世纪中叶,西瓜移植到美国,随后进入整个北美和南美。


另外一条线路传向亚洲。向东传入波斯,再传入印度地区。向北传入阿富汗,再越过帕米尔高原,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一般认为,西瓜在五代时传入中原地区,到南宋时,已经遍及大江南北,有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咏西瓜园 》为证:“碧蔓凌霜卧软沙,年年处处食西瓜。”文天祥的《西瓜吟 》不仅说明了西瓜的普及,也写出了西瓜的魅力和性格:“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有烟火气,入齿便有冰雪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从字面来看,似乎是胡峤从西域的回纥人处得到了西瓜种籽,事实上不这么简单。据欧阳修的《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 》,契丹会同十年 (公元947年 ) ,契丹主耶律德光死后,宣武军节度使萧翰率众北归,同州郃阳县令胡峤为萧翰掌书记,随萧翰部入契丹境,居虏中 7年。公元 953年,胡峤逃回汉地以后,撰写了一部《陷虏记 》,其中记载了他当年被虏入契丹,自幽州 (今北京 )北行,出居庸关、石门关,抵达契丹上京临潢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线索已经很清楚,胡峤从今巴林左旗之地带回中原的西瓜种籽,是契丹人征服回纥人时得到的。这就要说到草原丝绸之路以及契丹人的西征。


二、草原丝绸之路的作用


辽国 (公元 916年~公元 1125年 )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其疆域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 (今阿尔泰山 ) ,北至克鲁伦河(外蒙 )、色楞格河 (外蒙 )流域。这就可以看出,草原丝绸之路,正在契丹人的疆域之内。


经考古发现认定,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草原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线。其北线的开拓始于北匈奴西迁之时,东起西伯利亚高原,经蒙古高原向西,经过咸海、里海、黑海,直达东欧;其南线,东起辽海,沿燕山北麓、明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中亚和东欧。更广泛地说,草原丝绸之路是东起大海,横跨欧亚草原的通道。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敦煌壁画:从具装铠到火药武器 古人打仗装备有点嗨
  • “从犍陀罗到敦煌——犍陀罗佛像艺术展”在敦煌开展
  • 从头发金黄推断昆岗4号古墓群距今超3000年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从2500年前走来的萨满巫师
  • 西南商道的嬗变: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