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瓜传播看三条丝绸之路的交互作用(2)

时间:2012-06-20 10:45来源:中国知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契丹人带回西瓜种籽的西征,正在这条通道之上。辽天赞三年 (924年 ) ,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征吐浑、党项、阻卜 (鞑靼 )诸部,一直打到浮图城 (今新疆吉木萨尔市 ) ,得胜而还。这次西征虽然攻入西域的腹地,却没有经过河西走廊,而是经过草原丝绸之路。据《二十五史 ·辽史 》,“九月丙申朔,次古回鹘城,勒石纪功。十月丁卯,军于霸离思山。遣兵逾流沙,拔浮图城。”回鹘即回纥,是维吾尔人。


从字面上看,“回鹘城 ”应该在现在的新疆,事实上它在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乌兰巴托正西的哈达桑之东北。回鹘人的活动范围,最初不在西域,而在蒙古草原。回鹘原称韦纥,为铁勒各部中的一支,游牧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745年,唐玄宗封骨力裴罗其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立,并统有整个漠北草原。839年,漠北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840年,被游牧民族吉尔吉斯人击败,只好迁离回鹘城,移居到今天新疆境内。


辽太祖在回鹘城“勒石纪功 ”,证实此次西征正是沿草原丝绸之路。不论契丹人获取西瓜种籽是在回鹘城还是在浮图城,草原丝绸之路都是传播西瓜种籽的通道。带回西瓜种籽之后,契丹人发现,契丹本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气候寒冷,并不适合来自热带沙漠的西瓜。契丹的农艺师们发明了一套培植西瓜的技术,西瓜籽种下后,在瓜田地中覆盖牛粪,利用牛粪发酵产生的热量提高地温,促进西瓜籽的发芽生长。为了抵御春寒,他们还在瓜田里搭草棚,并先集中育秧,春暖花开后再向大田中移栽。经过精心培育,西瓜终于在草原上旺盛生长,向南传播到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燕云地区,向北传播到松花江以南的女真族地区。


199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辽墓中出土了我国已知最早的西瓜图,证实了西瓜在契丹地区的普及。在墓内的壁画中,墓主人倚坐在木椅上,面前摆一桌案,陈放两大盘水果,一盘中摆置石榴、桃子、杏等,另一盘则盛放 3只西瓜。


在胡峤把西瓜种籽带回中原之后,南宋人洪皓(1088~1155)于高宗建炎三年 (1129)奉旨使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至绍兴十二年 (1142)始被释放回国,后著《松漠纪闻 》曰:“西瓜形如扁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年变黄 ……余携归,今禁圃、乡圃皆有。”南宋人所著《事物纪原 》说:“中国初无西瓜,洪忠宣(即洪皓 )使金,贬递阴山,得食之。”不论胡峤还是洪皓,所带回的西瓜种籽,均是契丹人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带回的。
 

三、另两条丝绸之路的参与


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位置与走势,立刻会想到,西瓜已经传入西域,却经草原丝绸之路至辽金地区,再南下传入中原,岂不绕了远路 ? 事实上,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是西瓜传入中国的另一条通道。


李时珍《本草纲目 》第三十三卷《果部 ·西瓜 》篇记:“西瓜一名寒瓜,陶弘景注瓜蒂云:‘永嘉 (今温州 )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 ’即西瓜也,则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于中国耳。”由此可见,西瓜的传入早于胡峤和洪皓时代,只是名曰“寒瓜 ”而不叫西瓜。其传播的路径,当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东段的河西走廊。《前汉书 ·地理志 》记载:“敦煌,中部都尉治部广侯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 ……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古瓜州的西瓜非常大,狐狸偷吃的时候,可以把整个身子装在西瓜里。西晋《广志 》也记载:“瓜州大瓜,大如斛 ”、“甘胜糖蜜 ”。由此可见,在辽金的西瓜种籽传入以前,西瓜已经沿河西走廊进入了中国,只是在中原少有种植。唐人李延寿的《南史 ·滕昙恭传 》记: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唐代的《酉阳杂俎 》载沈约的诗《行园 》:“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所记寒瓜卧垅的时节来看,此寒瓜正是西瓜。


据《本草纲目 》,西瓜“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而当时,西瓜尚未从辽金地区传入长江南北,种植西瓜的河西走廊又距浙东万里之遥,“瓜种 ”是沿什么路径传入东南沿海的呢 ? 这就要说到海上丝绸之路。


据《汉书 ·地理志 》,汉武帝曾派“译长 ”,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 ”。海船从雷州半岛启航,沿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罗湾,顺马来半岛海岸南下,到达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


所谓“已程不国 ”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今天的斯里兰卡,另一种认为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无论哪种说法对,都说明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经打开了。在汉代,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风的秘密,能够东西穿航印度洋。这样,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和非洲交通的中转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经过斯里兰卡或南洋群岛再传入中国。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发现西瓜籽; 1980年,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 (前 71年 )。从地理位置以及时间上可以确定,在北方的两条丝绸之路传入西瓜之前,西瓜种籽已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三条丝绸之路的交互作用,除西瓜的传播之外,还可见回族的起源。北方回族的阿拉伯血统,是由草原丝绸之路及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南方回族的阿拉伯先祖,则沿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等港口来到中国。境外之乐器向中国的传入,也证实了三条丝绸之路的立体框架。胡琴由西亚经草原丝绸之路传入蒙古高原,再传入中原地区。琵琶、唢呐 (祖尔奈 )经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传进西域再入中原。扬琴 (德西马琴 )诞生于亚述,明末清初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广东,再北上进入中国的广大地区。回顾中外文明交流的珍贵历史,足以看出三条丝绸之路的立体感与互补性。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敦煌壁画:从具装铠到火药武器 古人打仗装备有点嗨
  • “从犍陀罗到敦煌——犍陀罗佛像艺术展”在敦煌开展
  • 从头发金黄推断昆岗4号古墓群距今超3000年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从2500年前走来的萨满巫师
  • 西南商道的嬗变: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