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古道话骆驼

时间:2012-10-08 11:08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马元 点击: 载入中...





  山川悠悠黄沙漫漫。昂首阔步背负沉重负担跋涉在荒漠中的骆驼队,从汉唐以来就是运输线上的主力军。乌鲁木齐是丝绸之路新北道要道,遗留着悠久的驼队足迹。


  1755年乾隆王朝平定准噶尔贵族集团的武装叛乱后,驻军戊边。边关的军队给养后勤物资大部分靠“瀚海之舟”骆驼队运输。1884年新疆设省后,乌鲁木齐更是新疆与内地物资流通中枢,络绎往来的骆驼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年年月月、日以继夜,古道上传来的是悠久的驼铃声,还有驼工们思念亲人那悲凉的“花儿”歌声。


  随着现代文明汽车的出现,逐步替代了驼队的运输,驼队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对于险象环生的丝绸古道上艰辛地跋涉的骆驼和骆驼户来说,为新疆经济繁荣发展立下的历史功勋和千年传奇,是不会被新疆人忘记的。

 

  古道驼帮

 

  骆驼是天地之间的精灵,高大的身板能承载起沉重的货物走完遥远路途。在连绵起伏的沙海中,骆驼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有“旱龙”的美称。它不但嗅觉灵敏,能嗅出远方的水草味,还能预感狂风暴雨的到来,在大自然肆虐的荒漠戈壁中,它是主人得力的帮手。


  更可贵的是,在古战场上的硝烟中,骆驼还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优秀的“战驼”是与骑手共患难、同生死的英雄。千百年来顽强温顺的骆驼,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古代诗人把骆驼称为“明驼”,“日落明驼走,风生驿马来。”“五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千里。”等讴歌骆驼的诗句,反映出只有骆驼才不会在风沙弥漫的瀚海中迷失方向,只要有骆驼在,何惧千山万水!


  今天的现代生活中难觅驼队的踪迹。当你在电视里看到驼队穿行在荒漠中的画面时,感到稀松平常。其实不然,里面的故事多着呢。驼队不仅是“远输队”,而且是具有严明纪律的“战斗队”。行军宿营打尖休息都有一定的规律,组织非常严密。由于天热骆驼队一般都是下午赶路,长长的一串骆驼行进时,昂首威武的首驼叫“首链子”,脖子上吊着硕大的驼铃。


  首驼是驼队的核心,一般由有经验的壮硕的成年骆驼担任。每链子骆驼由12峰组成,一位驼工管理,二到三链子组成一支小分队,队伍末梢的骆驼叫“尾驼”,队伍起程驼铃响起,首驼的铃声快慢说明队伍行进速度,尾驼的驼铃声不断回应着前方首驼的信息,表示平安无事全部跟进,没有一个伙伴掉队。最后压阵的是带领驼队的掌柜,骑着快马前后巡察。


  大队未起程前,有一链子驼队(7峰左右)先行出发,叫“锅挂子”小队,按现在的意思来说就是“饮事班”。驼背上都是大伙吃住的用具,如粮食、饮水、燃料、锅碗瓢盆等。要注意的是,它有一个鲜明的标志,驼背上高高地插着一杆带旗帜的红缨枪,旷野里舞动的旗帜十分显眼,使后面的队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没有意外情况发生,驼队一般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连续行进三四十公里后停下小憩,这时驯练有素的骆驼个个叉开后腿翘起尾巴集体洒尿。半夜时分,骑着快马的领队已选好了当晚的宿营地,生起一堆箐火,茫茫的夜色中远远看到火光,队伍便直奔营地而去。进入营地后驼工们忙活起来,每两人一组将驼背上的货物卸下,整齐地码好货巷,支起帐篷。这时先赶到的锅挂子小队已做好了晚餐,一天的行军结束了。


  享用完大漠里的野餐后,安排好值班人员,骆驼客们在帐篷里安然进入梦乡。当最早的一缕阳光唤醒了沉睡的荒漠,得到了自由的骆驼们便三五成帮,到荒漠深处寻觅水草去了。太阳西斜,行军帐篷拆除,驼工们开始旅途前的准备工作。


  荒漠里四处啃食骆驼刺的骆驼们看到帐篷倒下,就像士兵接到长官的命令立即返回,一路小跑直奔营地。真不愧是有灵性的“明驼”令人赞叹不已。年年月月周而复始,走过的是荒无人烟的大漠,迎来是的千年不变的旅途,伴随的是那永不停息的驼铃声。

 

  骆驼之死

 

  上世纪70年代初,笔者在石油单位工作,是一位天南地北荒漠戈壁跑野外的找油人,三进三出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工作的艰辛至今记忆犹新。那年头进沙漠,没有沙漠汽车,没有沙漠营房,骑的是骆驼,住的是帐篷。和骆驼朝夕相伴演绎的故事,像烙铁深深地烙在记忆里。


  30多峰骆驼,5名找油人,三位驼工,组成一支踏勘小组。我们带着给养、饮水和仪器装备,义无反顾离开了沙漠边上的基地,向纵深推进。7天后向南穿行了200多公里,天地一线瀚海无边,连绵起伏的沙梁没有尽头。太阳西下,来到一座高耸的沙山前,队长计划翻过这座沙山,测好数据,固定完标志就顺原路返回。


  这7天中骆驼只饮过一次水,一路唱着情歌欢乐的驼工此时蔫头耷拉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很难看,他们在担忧万一骆驼有个闪失,回公社不好交待。饮水已耗去一半,再要南进,那将不是踏勘而是冒险。队长表明意思后,驼工牵着骆驼从侧面蜿蜒爬上了沙山,为减轻骑驼的负担,人员全部徒步上山。


  快到山顶时我落在最后,两腿像灌了铅似地举步维艰。夕阳斜照,一阵眩晕。我这是眼冒金花白天看星星,本能地使劲抓住尾驼的尾巴。这一抓惹下了大麻烦,轰隆一声骆驼倒地,拽断了和前驼相连的毛绳,叽里咕噜从山顶翻滚下去,腾起冲天的沙尘,久久不肯散去。


  驼工冲下山去,骆驼已气绝身亡。骆驼之死始作俑者是我,罪责难逃,心中充满愧疚。事后驼工讲,跋涉中的骆驼疲乏到生命的极线也没有预兆,一息尚存还能机械地跟着前驼行进,只要倒下一般都没法救了。这是一峰刚成年的骆驼,体力不济才导致这样的悲惨结局。


  工作之余闲的暇时光,我最喜欢和驼工到塔里木河边的胡杨林里放骆驼。骑着骆驼来回驰骋时,我才弄明白,这看似体大笨拙,走起路来四平八稳的骆驼,撒开四蹄跑时风驰电掣,速度之快,骏马也望尘莫及。

 

  山西巷往事

 

  和二道桥大巴扎商业圈毗邻的山西巷子,是乌鲁木齐的繁华之地。然而百年前这里还是老乌鲁木齐城南门外一片荒凉的旷野。怎样演变成了一条繁荣的商业街?这和山西大同一位落难的骆驼客有关系。听老辈人讲,此人名叫季登魁是归绥(今呼和浩特)骆驼大帮的掌柜,拥有几千峰骆驼,长年累月奔波在丝绸古道上。


  漫长的古道要穿越高山峻岭、急流险滩,不仅有绿浪如波的草原,有黄沙滚滚的沙漠,还有那凶险的像幽灵一样出没的“刀客”。一旦招惹上刀客,要么将骆驼和货物拱手相让保全性命;要么奋起抗争生死搏杀,才能驱逐刀客安然赶路。很多运气不济的,血染黄沙人财两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洛阳定鼎门前曾发现神秘蹄印 后确认为骆驼蹄印
  • “重走丝路”之梦回汉唐
  • 踯躅在甘凉大道上的民勤骆驼商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