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石窟研究(6)

时间:2013-04-26 12:53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昆仑山:按《肃州志?山川》载:“在肃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山岭峻极、仿佛昆仑”。据此里程测之,则指玉门市西南的妖魔山,山峡多红口子,有安门(石门),山势高峻,山上有许多窟窿,俗称窟窿山,或者就是昆仑之转音。但马岌所指的“昆仑之丘”,明言是酒泉南山,据《西域考古录》云:“昆仑山,在肃州西南八十里”。亦称是马岌上言所指之昆仑。按此,当即为酒泉正南祁连雪山之主峰所在。今查酒泉南八十里之祁连山,并无石室、玉堂、西王母祠之遗迹,而城西南三十里之文殊山后山口西侧,原先却有王母宫、王母殿两处,但已是后期所建,并非珠玑满目之神宫了。然而马岌上言之时,在前凉太元二十一年。他说山中已“有石室、玉堂”,并且是“珠玑镂饰、焕若神宫”,这分明是指文殊山。“石室、玉堂”即今所说石窟,当时已经凿山为洞,在洞中镂刻石像,用泥雕塑,施以彩绘,所以才使石窟焕若神宫。这便是文殊山开凿石窟寺的最早见证。当在马岌上言之前,即前凉张骏太元年间(公元四世纪三十年代)。


  三、文殊山石窟寺庙艺术的形成


  文殊山之所以能形成为佛、道两家的文化艺术胜境,推其原因,也和河西的几个重要石窟(如莫高窟、榆林窟等)艺术形成的原因一样。是因为地居欧亚孔道的丝绸之路的沿线,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所。敦煌鸣沙山,酒泉文殊山,安西榆林窟,张掖马蹄寺,武威天梯山等都是佛道两教修寺观、造窟龛、塑像绘画之场所。中国在西汉以前仅道教一家,自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的后,延至魏晋,绘画造像之风日渐风靡,即从目前考古证明,古代绘画,首见于墓葬。仅酒泉1988年至1990年先后发掘清理的24座墓葬中,就有三国(魏)画像砖三室墓两座,隋唐模印画砖墓一座。清水单墩子滩的三国墓棺盖画,表现了东王公、西王母娱乐升天图,墨线流畅、内容古雅。总寨三奇堡三国墓画像砖内有:骑马、探亲、引路、送殡、推车、羊群等彩绘画砖,笔调概括简练,事物特征鲜明,用色以土红、黑墨、纯白等三色为主。这与丁家闸五号晋墓壁画相似,人、马、车、羊、衣饰画法,基本上是一脉相传,而丁家闸五号晋墓壁画,除在色彩上增加了黄、绿、褐诸色外,并在给画题材内容上更加广泛,从神话故事到人们日常劳动,生活场景,都在画壁上有所反映。这些墓室砖画和壁画的技法风格,恰与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酒泉文殊山的千佛洞壁画,尽管内容题材有所不同,而技法风格,确是前后相承,如也一辙。证明河西走廊众多石窟的开凿,最早当始于前凉。虽然现在能见到的莫高窟题记最早为前秦建元二年,文殊山千佛侗已公认是北朝所作,但,早期洞窟因岁月流失,残毁甚多,隋唐、五代、宋、元等又相继补修重绘,古洞之面目多有改变而不可窥见其原貌。总之,酒泉古墓葬之画像砖画,始于魏晋,而文殊山石窟群的创造,根据本文考证当始于前凉太元,而墓葬壁画与石窟壁画之发展,同为十六国后期,昌盛于南北隋唐。这是由于佛道两家的文化竟争而形成的。文殊山的寺庙壁画,同样也是唐、元、宋、明、清,各代均有增续和发展,而昌盛之时,当属隋唐五代。从1988年清理的果园乡西沟隋唐墓的模印画砖的技法风格来看,这种半浮雕式的主体人物和动物造型,除内容题材更加面向现实,技法更趋纯熟外,其风格还与当时西亚波斯国的文化艺术风颇相类似。证明了隋唐之际,西亚文化艺术已在河西酒泉得到交流。因此,石窟寺庙艺术的发展,是与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 殊山石窟寺庙的分布概况


  根据笔者1956年春的初步调查,文殊山东部的山峡,古时称为嘉峪山口,明、清以来,俗称曰:“文殊山口”。进山口西南行,南北两山夹道,约行一里许,路北侧的山麓,又分为东西二沟,在东者为红庙沟,俗称前山,有佛寺、道观二十余院(座);在西者为后山沟(沟国内又分为南、北、中三岔,中间一岔最长),有庵、观、寺院五十余院(座)。宫、观、庵多为道教所建立,寺与庙多为佛教所奉祀,由于宋代以来,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所以信奉者不论道教的神、仙、天尊,还是佛教的佛祖、菩萨,都视为神灵,一概敬奉。总计文殊山的石窟寺庙等古建筑群共有七十个余院。一百三十八座,合四百余间,占地(山崖)约长2公里。其中:(1)寺庙多数为三开间,少数为单间座,有前后殿式,有三层阶梯式,四合头式等;(2)也包含有三层木楼六座(前山慧祠宫楼、清凉寺百子楼、鲁班楼、太白楼、后山地母殿木楼和百子楼),二层木楼三座(后山雷祖殿南木楼,前山喇嘛寺大经堂之重檐大殿);(3)石窟共十八洞,前山红庙沟有三洞:千佛洞、万佛洞、太子寺洞(此洞无中心柱),后山沟有石窟十五洞(千佛洞、洪钧洞、古佛洞等有中心方柱,又有观言洞、文殊寺洞、白衣洞、救苦殿洞、南天门洞、百子楼洞、灵霄殿洞、十王殿洞、三清洞、三官殿洞、闪佛洞、地母殿洞),大部分为后期所凿,只开圆窟和半圆窟,一般无中心方柱。另外,后山口东侧,尚有早期所凿之小佛龛四个,均已残毁。其余全部为砖土木结构的宫观寺庙及木结构的亭台楼台阁,占绝对优势。这和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相比,则是一大特色。前山有高耸雄伟的鲁班楼、太白楼、百子楼、大经堂,还有古老壮庄严的地母宫、华丽辉煌的太子寺等;后山建筑规模较大,绘塑精彩的有地母殿、古佛洞大殿、翠云宫、牛王宫、五龙宫、娘娘庙、灵宫殿、文殊殿、药王宫、无量殿、洪钧洞、成圣楼、救苦殿、南天门(有隧道)。百子楼、三官殿在中岔北坡,门前各有木架天桥,跨山沟而过。雷音寺位居后山沟之西尽头,位置最高。古佛洞内,中心柱正面一尊大佛,结跏跌坐,壁画为千佛,仪容肥圆如月;塑像  金碧辉煌,似为唐人所作。同行有《人民画报》记者张吉年同志,他见多识广,认为并非盛唐作品,当属唐末五代时之巨制(张吉年同志,拍摄各寺照片最多,惜未见全登载)。千佛洞、牛王宫壁画更是丰富多彩。由于当时时间紧迫,仅记其名目,绘其图形,惜未能一一记其建造沿革、壁画内容和特色。本拟以后再作考查,没料想,人遭奇冤,山寺也遭到千余年末曾有过的浩动,毁之殆尽。待到拨乱反正,笔者再次来寻求,已是三十年后,只见后山一片残迹,片瓦无存,只好望山兴叹,落得“可惜”二字。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古建筑丨王城堡魁星阁
  • 【溯源甘肃】悬泉置:驿站小人物与历史大事件
  • 甘肃,真正的千面女郎!
  • 甘肃渭源:让古老“光影”艺术薪火相传
  • 甘肃张掖:九曲黄河灯阵亮灯迎客
  • 航拍甘肃张掖钟鼓楼 灯光璀璨庆新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